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精选5篇) - 世纪秘书

2025-03-20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品德 生活 活动 基本理念 价值追求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孩子具有好动性和对周围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的特性,针对这一学段的学生学情,品德课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材作为载体怎样能更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是本篇文章重点研究的内容,除教材内容之外,还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开展哪些助益于品德养成的活动。对低年级学段的教材认真研究,吃透教材理念,把握其价值追求,研究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希望对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品德课的实践提供有效的帮助,对于一线的品德教师教学有所启发。

一、教材编写理念与价值追求

1.生活性

人教版品德课将小学低年级学段和高年级学段的教材版本分别命名为《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可见生活性是低年级学段品德课的最根本特性。《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品德与生活课程定义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教材内容例如《我的一家人》《家人的爱》都充分地体现这一特性。

2. 活动性

《品德与生活》以活动单元分类,每一单元下再分设小标题。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让活动成为中介,分析教材学生的活动主要为问答式,常识性问题涉及较多,关注于儿童的自理能力和基本的生活知识储备,主要涉及家庭、自然和同伴关系。

3. 综合性

以一年级下册《走进大自然》为例,让学生通过寻找春天,喜欢春天的什么并画下来,开展种植小实验,观察光影,将品德与绘画、科学常识有效地结合,并力求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本身,亲近生活。

二、 《品德与生活》教学实践问题

1.学校教育和生活实践容易脱节

在《小苗快快长》一课中,同学们都表现出对于植物种植的乐趣,并纷纷表示愿意回家开展种植小实验并会把小苗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但半个月后,能够记录并把小苗带到展示会的学生并不多。 由于处于低年级学段,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无法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于老师课堂上布置的任务很多学生放学回家后就已经抛诸脑后。大部分家长也未能对孩子在家中的品德实践进行及时地指导帮助和监督。对于过程性的活动,家庭和学校还是处于脱节的状态,未能形成一股有效的教育合力。

2. 评价机制过于单一,远离生活

在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品德检测进本上都是常识性知识的检测,在起始的一年级阶段,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检测的环节,这样对品德课的实施情况没有一个很好的考量,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形成不了有效的监督。基于书面形式的考核,也很难对学生的品德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核。书本内容也很多脱离了生活本身,呈现出一种知识体系,主要以学科的知识形态的呈现,在教学上不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心感受,强调概念地讲解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传授。学生主要表现为对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却缺少实践这些道德要求的机会。

三、 提高学生品德素养的有效策略

1.教学目标的制定可操作化、生活化

“我们一开始生活 ,我们就开始教育自己了。[1] 生活的教育当然包括道德的教育 ,或者说道德的教育占有很大的比例。真正的道德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进行,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好动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性,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其应适合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尽量设计一些易操作的活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这些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指导策略,避免过多的常识性和逻辑知识的教学,教师眼中有儿童,让孩子在活动中,在生活中成长,在活动中提高品德素养。

2.家校结合,使用多种方式对学生活动监督、评价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应更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2]我们的品德课的考评方式需要改革,很多老师抱怨过程性评价难以量化,可操作性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智慧,例如学生作品档案袋地制作,学生在校外开展的活动,可以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对学生活动成果进行展示,教师也可将具体明确的要求发送给家长,这样有效的家校合作,能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且提供有效的帮助。

3.开发多种资源,丰富学生实践形式

现阶段教师的教学主要以品德课本为依托,但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有其特色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这些资源地开发,[3]并有意识地和品德课进行有效地整合,开发出更具有特色的品德课程,例如芜湖地区的奇瑞汽车、傻子瓜子这些资源都是品德课教授可以利用的地方特色资源,并且学生对本土的课程资源都有着很大的兴趣,并乐于接触了解。

总而言之,品德课终究应当植根在生活的土壤中,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养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成长,让品德课高效有趣起来。

【参考文献】

【1】卢梭. 爱弥儿【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8(13)

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一、故事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开学初,我们学区根据教研室的安排,收集和整理第八册品社的故事资源,各个学校分别接受了这个任务,认真收集了第八册每一课中跟课文有关的故事,经过精心选择与筛选,与各位老师共享故事资源,丰富了课外的故事链接,使品德老师可以拿来就用,非常方便。

二、 学科指导小组菜单式服务

三月份,根据市教研室的安排,学科指导小组的成员进行城乡联手,组织携手农村大课堂活动如火如荼地举行,作为上虞中学学区,在全市起着骨干带头的作用,作为学科指导小组的一员,每位成员都进行了精彩的课堂展示和学科报告,如师范附小的马晓颖,实验小学的汤金华,百官小学的李可苹、吕凌燕,文澜小学的江海囡、丁淑珍等等,这样的菜单式服务,引领了农村品德课堂,为农村小学送去了一缕春风。

三、各校品德教研活动新颖有效

教研活动是各校活动的基点,每个学校都很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比如3月24日,百官小学的“百小讲坛”拉开了品德教研组工作的序幕,她们在阶梯教室开展了品德课的名师讲坛活动,下属小学、第三届师徒结对的徒弟和苍南县领雁工程的老师和百官小学的老师们一起参加了百小讲坛活动,教研室傅老师评价说:“百小讲坛,打开的坛坛都是好酒。”在这次活动中,吕凌燕老师的课堂展示《塑料和我们的生活》精彩纷呈,李可苹老师点评《合作 探究 感悟》客观灵动,经校长的主题报告《追求理想中的品德课堂》受益匪浅,这次教研活动可以说是百小品德教研组的一次精彩的展示,是百小品德教研组智慧的结晶。

阳光学校教师在本学期里除了坚持理论学习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的探索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手段的实效性”这一中心课题。她们还认真研究课程大目标、结合本册的单元目标以及学情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活动目的,并在活动的过程设计中逐步分解目标,坚持从细节入手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让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滨江小学开出了三节品德教研课,街道级教研活动分别是陈林君老师的《争做清洁小卫士》和叶丹丹老师的《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好习惯》,校级教研活动是范宇芳老师的《五十六个民族》。参与上课的老师通过精心备课,数次试教,改进教案,课后收获颇多,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年轻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发展的平台。

四、课题引航——成就和谐、合作的教研团队。

学区内的教师都很重视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成就和谐、合作的教研团队。鹤琴小学针对品德教学说教为主,学生缺乏参与和体验的问题,提出了《品德教学树课模式的实践探索》的课题。主张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夯实“树课”之根,于大自然大社会中,建构“树课”之干,于生命的活力中,绽放“树课”之花,于幸福的课堂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全体参与、全心参与、全情参与。本学期着重进行树课模式博客的充实。

华维文澜小学的教师根据品社课自身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以 “让故事成为品德教学的好朋友”的课题研究。这则课题方案成为了绍兴市普通中小学2010年教改项目第一批立项项目之一。自从故事教学的课题方案理想以后,教研组马上以该项目研究实施为中心,推出了一系列的项目研究教研活动。

百官小学结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结合《德育与心育课题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课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在德育课堂中融入心育教育,使德育课堂更加人文化,多元化,希望德育课堂和心育课堂能够齐头并进

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希望我们在新的学期里能够再上一个台阶!

又到写总结的时候了,才觉得匆匆间时间又晃过去了,回首这个学期,我们学区的品德教研活动,主要是借市教研室组织活动来展开的。

一、以联谊为契机,发展品德队伍

从自己开始当这个学区组长以来,一直有个心愿,能在学区里组建起一支属于品德学科的教学队伍,也一直在作主要的努力。可往往努力去发现了,可下个学期人事调动就又不见了,队伍总是不稳定,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这个学期在市教研室的关心照顾下,我们学区引来了两次学科指导小组的联谊活动:在章镇镇小迎来了傅老师精彩的讲座,为章镇的品德教学点一盏明灯,省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实验小学的汤金华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他的教学艺术,让大家一睹了高手风范;在汤浦镇小华维文澜的江海囡老师以她的沉稳和大气又给大家展示了别样的风采。通过这次活动,让很多老师眼前一亮,得到或多或少的启示。在这两次活动中,才出现了很多新的面孔,每个乡镇都有那么一些喜欢品德老师,看见了品德学科的新的面孔,那是一种新的希望。相信只要的教研氛围可以让我们章镇品德这块贫瘠的土地有新的气象,新的发展。

二、 以活动为台阶,促进个人发展

推出新人是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队伍必不可少的一步,章镇学区特别重视这一点,凭借着与学科指导小组的亲密接触的良机,我们学区又推出了两个新人。朱婷婷老师以她日趋成熟的教学状态展示了——《我们是集体的一员》,图片中故事是“绿色”的,足见匠心独具;韩世玉老师虽然品德学科才起步,但是她的认真和课堂呈现的那种自若也值得一提。本人也参与了这次指导小组的活动,分别执教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1】

2010年品德教研工作总结

上一篇:预备党员转正表态简短发言(通用30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