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英雄作文袁隆平600字篇1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缅怀!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袁隆平600字篇2
我们的祖国从古至今一直备受挫折,但我们中华儿女一直自强不息,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模范,就好比我心中的英雄—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童年时期深受战乱之苦,在那时吃饱肚子,摆脱饥饿,逃离饿殍满地的惨景,成了历史不朽的主题之一。所以袁隆平对自己一生愿望就是:“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吃饱饭。”
袁隆平院士带领着科技人员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线,几经风雨,上下索,终于研究出了高产量的杂交水稻。伟大的中华民族造就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可袁隆平并不满意这次研究成果,他说他要向制高点发起最猛烈的冲击。他还向朱总理提出要培育更加好的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立即拨款1千万给袁隆平院士给予支持。最后袁隆平和其科技人员日日夜夜坚持奋战,最终梦想成真抱得高产量稻米铠旋归来。正是因为共产党领导人正确的领导,才使中国从六十年的饥寒交迫发展成了丰衣足食。也正是有党的支持,袁隆平这样的人物能够拥有白己发挥的舞台,使他倍受鼓舞,取得惊人的成就。
袁隆平院士不仅仅为中国作出巨大的贡献,也为世界粮食短缺的问题出了一份力,许多国家的专家纷纷都来我国取经。从此让世界人民吃饱饭,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不再为粮食发愁。多亏了这位现代“神农”。
不经风雨,何见彩虹?袁爷爷用他半生的时间来研究水稻,为人民解忧,为国增光。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将来我要像他一样为国增光。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袁隆平600字篇3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平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平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平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平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平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袁隆平600字篇4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袁隆平600字篇5
袁隆平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平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平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平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
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平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平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席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疫情中平凡的英雄作文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题记
当初,谁也不会想到,在庚子年1月23日那天,便是一场噩梦的开始。在人们高兴而激动的盼望中,一个美好的年份——庚子年来到了大地。可是,一切的温馨与美好却被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所打破,化为泡影。
疫情却偏偏发生在我的家长——湖北武汉。放眼窗外,武汉似乎被谁按下了暂停键,整个城市被一层悲伤而痛苦的阴影所笼罩。热闹的大街上空无一人,若大的商场寂静无声,人们无法正常作息与学习。“呼——呼”的寒风猛烈地拍打着玻璃,夹带着片片雪花。远处,大地像是被铺上了一层白棉被,昏昏欲睡,这个冬季也显得十分漫长……
我和爸爸妈妈在家,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每天吃同样的饭菜,每天在小小的天地里不停地徘徊。但我能做什么呢?此时,待在家里少出门,才是对祖国最大的帮助。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医护人员每天加班加点的忙着,他们任防护服穿上后流淌的汗水,任护目镜带上后雾蒙蒙的白气,哪怕口罩把脸庞勒出了深深的痕迹,哪怕不能与心爱的亲人们团聚,甚至为此牺牲的生命,他们也毫不在乎,只为化作一道光,冲出疫情的迷雾,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已是八旬的钟南山院士,依旧奔波在抗疫前线;身负重症患者区的李兰娟院士,在防护服上写下“加油”二字,令人感动。
不止他们,还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医护人员,与病魔作斗争。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刘,武大的樱花开了,春天也终于来到了!
粉嫩的花瓣在风中舞动。春天,就要推开武汉的大门了……
以我心中的英雄为话题作文
英雄?英雄是谁?英雄是他——记得那是一个明朗的早晨,我去同学家玩,在半路上,却发生了眼前的一幕:一位小女孩被一辆骑得飞快的摩托车碰到在地,小女孩的膝盖上擦破了一大块,小腿上擦破了皮,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而手上扎进几片玻璃渣。可是那个骑摩托的人,头也不回的匆匆离去了。
过路的人看见了都停下脚步,很快,一大群人围住了小女孩。小女孩豆大的泪珠掉在她雪白的连衣裙上。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二话不说,抱起女孩就往医院跑。到了医院,他给小女孩付清了所有的费用,才问小女孩她妈妈的电话,那个人告诉小女孩不要乱跑,一会她妈妈就来,便离去了。
有的人将这个事迹写在网络上,过了几天,网上、微博上都传遍了这件事,可是却没有他的照片,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有的人评论到:他为了什么呀!救了人,付了钱,可人们却不知道他长什么样!这人真傻!
可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他就是那开放的杜鹃花,默默无闻,却给人间带来无限生机!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疫情英雄作文
不是心中不害怕,却有责任在肩头。明知前路有风险,越是艰难越向前。
庚子风寒,祸起冬春。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医护人员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最前方。截至2月11日,就有3019人被感染,6人殉职。这种奉献自我,极具正能量的行为被广泛报道。他们被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哪里最危险,就到哪里去。大批大批的医护人员自愿上前线。有一个姑娘年纪不大,特别想去前线帮忙,却又怕家里人担心,偷偷买车票去武汉。到了之后,哭着对父母说:“对不起。”在前线,不管什么活,她都干。有人采访她要她说说,在医院都干些什么。她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说:“在发热门诊,有时要进行150人次以上的穿刺,持续几个小时的操作……”谈到最想放弃的那一次,她说“我搬着沉重的氧气瓶,要从一楼爬楼梯,送上十九楼,我那时候是多么的想放弃,可是我知道。我停下一秒,就可能有一个生命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离开。”有人夸赞道,“你们是勇士,在危难面前义无反顾。逆向而行”她却说,“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不上,谁上?”
简单纯朴的话,却道出了他们的担当,面对风险,他们没有高大上的豪言壮语,而只是平静的直视着你的眼睛:职责所在,理所应当。
一对夫妻在医院工作,怕感染给孩子,几个月都没有回家。一个节目组让他们再次相聚,可父母却站的离孩子远远的不敢靠近。孩子兴高采烈的说着重逢的欣喜。可母亲却总是不开口,孩子走后,母亲终于开口:“不是不想说话,只是我怕,再相处一会儿,我就想回家了……。”说罢,眼泪就簌簌而下。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护士穿着厚重的仿佛透不过来气一般的防护服,认真地为人们解答“小姑娘,你不累吗?为什么从来没有看见过你脱下防护服?“身上的防护服是不能随便脱的,医院储备不够。全国上下屋子都很稀缺而且换防护服,耽误时间……大部分时候,都是一穿一整天的……”“那还怎么生活啊?”“我们都是来的时候就吃的很饱,很饱,支撑一天的体力工作……大概是一天两顿饭。想上厕所了,就垫上尿不湿……”大概是说到伤心处,触语生情,却又说“别再说了,我不想哭了,哭了,护目镜就花了……”心中刺痛,心疼至极,看着那一张张稚嫩又坚强的脸庞,我突然就红了眼眶。
他们砥砺前行,不畏风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防护墙,他们是大灾大难面前冲锋在前的人更是在乎关键时刻中流砥柱的人,他们身着白衣,扛起担当忠诚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们就是新时代最美的人!
我心中英雄袁隆平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平台上传开了:袁隆平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平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习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两岸,国士无双,缅怀!
致敬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文
一日三餐,人之所需。当你手捧香喷喷的白米饭时,也许脑海中会浮现出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如今我唯纪念这位“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平爷爷。
第一次听到袁隆平爷爷的名字是在我上中班的暑假。那一日,也许因为天气炎热,当妈妈做好饭菜时,我无缘无故发脾气不肯吃饭。妈妈劝着我多少吃点,一不耐烦,我挥手将饭碗打翻在桌上。瞬间,餐桌上,地上,一片狼藉,一粒粒雪白的米饭如星辰洒落在餐桌上。妈妈生气地让我把米饭一粒一粒捡回到碗里,餐桌上没有弄脏的全部吃完。起先,我不依,就闹腾,妈妈拿出戒尺,“啪啪啪”三下,打在我的小屁股上。“哇”地一声,我忍不住大哭起来。这是出生以来,妈妈第一次打我。等我抽泣完,我还是顺着妈妈的意将饭粒全部捡起,伴着泪水吃完了捡起的米饭。
睡前,妈妈捧着平板电脑,走到我床前。“萌萌,妈妈首先和你道歉。今天冲动打你了。但是妈妈希望接下来和你说的话,你要认真听哦。”只见妈妈打开平板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位爷爷的照片,“这位爷爷,他叫‘袁隆平’,他是我们国家的‘杂交水稻之父’!”
“他是水稻的爸爸么?”我抬起脑袋,满脸问号。
妈妈扑哧一笑,摸着我的脑袋接着讲:“袁爷爷非常的厉害。他仅仅用了世界7%的耕地,就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你还记得爷爷奶奶和你说过他们小时候吃不饱饭的事么?”
我重重地点点头。虽然那时的我内心并不明白为什么爷爷奶奶会没有饭吃。
“因为我们国家有了袁爷爷,我们才能今天吃饱,吃好……”妈妈一边抱着我,一边给我讲述起袁爷爷的故事。
听着袁爷爷的事迹。我不禁有点惭愧,“妈妈,我以后一定好好吃饭,珍惜每一粒粮食。”我笃定的和妈妈保证。说话算话,至今我真的有坚持在做:不挑食,不浪费,坚持光盘,珍惜粮食。外出旅行,不论点菜还是自助餐,吃多少点(拿)多少,坚决抵制浪费行为;在家用餐,每日都是光盘行动。
时间拉回5月22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中午11点我参加完四手联弹钢琴表演刚下台,就看到妈妈眼圈红红的,一问得知,袁爷爷去世了。顷刻间我难以接受,因为袁爷爷的伟大,让我以为他会永永远远地活着。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妈妈拍着我的背和我一起相拥落泪。突然,旁边的阿姨和我们说,这是假新闻。我一度喜极而泣,“真的吗?是真的吗?袁爷爷没事对吗!”我内心迫切地想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袁爷爷很健康,他没有离开我们!正当我们沉浸在斥责假新闻,袁爷爷没事的喜悦中还不足3小时,央视新闻报道:“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我忍不住嚎啕大哭。
今天是送别袁爷爷的日子,我想:怀念您最好的方式,就是珍惜每一粒粮食。“饮水不忘挖井人,吃粮不忘袁隆平。”袁爷爷,您将永远在我们心中,永远!永远!向您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