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的道理。
3. 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讲有关扁鹊医治虢国太子的故事。
2.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战国的蔡桓公发生了一个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扁鹊是个怎样的人?
2、刚才听着大家读的相当流利,那么词语一定没问题吧?
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3、看看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自主、合作探究
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从扁鹊入手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蔡桓公竟然病死了。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他并没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能力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变化时,他又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4)、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
是啊,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可真是厉害!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扁鹊通过4次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病的进展,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3次劝告,齐读)
4、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医德高尚……)
5、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啊,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6、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带着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急迫的心情,读读这3次劝告。(学生练读)
7、3位学生合作朗读;男——女——全班合作朗读。
(二)、从蔡桓公分析
1、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还是病死了呢?(他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一下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的句子。
3、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
B.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读。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不以为然)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不耐烦、生气)
B、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会想什么了?(请学生用生气的语气把蔡桓公的想法说出来)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当扁鹊第4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愤怒)
B、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引读)
4、正是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害死了他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吧!(齐读4句)
5、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6、请同学们联系蔡桓公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7、当我们生病时,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不要,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8、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这最开始的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了人命呢?
9、评议:对啊,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防治(板书:防),就能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齐读)。
10、在生病时,我们要防微杜渐。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细微的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要,教师板书: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身边有没有像蔡桓公这样的人呢?能举例说说吗?(生举例)
2、同学们,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
3、假如你是蔡桓公,你又要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悲惨的结局呢?
4、可是这一切都只能是一种假设了,如果你不想让这样的悲剧发生在你的身上,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5、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
教学时我通过研读扁鹊和蔡桓公的表现,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
这个部分学生的想象很丰富也很合理,只是在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学生读不出文中人物的语气。我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通过语气的对比,了解扁鹊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和蔡桓公高傲固执的态度,体会扁鹊的高尚医德。可由于学生的朗读总是达不到我的要求,而且时间又仓促,我只能赶快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朗读的训练成为一个虚设,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没能真正实现。
本课的寓意揭示,若让学生多方面联系自己的缺点谈感受,那么这则寓言的学习会有更大的价值。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2、明白寓意。
教学难点:
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及针对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搜集扁鹊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扁鹊,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医生。谁来介绍一下他?指名交流。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大屏幕!教师介绍扁鹊的资料。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3、指导书写扁鹊二字。
4、同学们,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第29课寓言两则的其中一篇,扁鹊治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预学单: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生交流师相机指导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同学们,以后我们在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可以尝试这种概括方法。
三、研读感悟
(一)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
1、同学们,大家都说扁鹊是一位名医,但蔡桓公却病死了,他是不是徒有虚名呀?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他的医术高明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划出来,仔细体会体会,你从哪里看出了扁鹊的医术高明?(出示探究单)(学生默读勾画并交流。)
2、指名交流
(抓望了一眼就知病情老远望见只看了一眼、看出病态发展的趋势、解释治病方法以及蔡桓公果真如扁鹊所料病死可知)
3、扁鹊是一位名医,同学们,仅仅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从扁鹊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治病中,可以看出什么?
4、指导朗读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的三句话。
如果你是扁鹊,你会如何劝告蔡桓公?
你是对一位国君说话,你该怎么说?
5、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二)感受蔡桓公的固执己见
1、名医似乎确实名不虚传,但却没能治好蔡桓公的病。这是为什么呢?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填写扁鹊看病的专用诊笺。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交流时要求做到人人发言,当有人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见解等发言人说完后再提出。
学生小组学习填写并交流
3、选择学生填写好的诊笺用幻灯片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引导学生通过诊笺讨论交流。同学们,你从上诊笺上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是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不听劝告导致无药可救)。
4、治不好国君的病,扁鹊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最后扁鹊逃到秦国去了,可见扁鹊的机智。其实文中还有体现扁鹊机智的语句,你发现了吗?
5、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同学们,把它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小练笔: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此消息时,()说:“()。
生交流自己写的内容,师及时评价。
6、同学们,寓言故事特点咱们并不陌生,简单的说就是小故事大道理。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老师相信,同学们从这则寓言中也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四、总结拓展:同学们,这则寓言本来是一篇文言文,名字叫《扁鹊拜见蔡桓公》,故事选自《韩非子》,(出示拓展单)在这本书当中,还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故事,请同学们有机会课后去看看。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3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初次见面,我们先做个猜成语的游戏好不好?(课件出示图片2、3、4)大家看看,这几个成语有一个共同点,(引出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5)
2、引入新课: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6)看到课题,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那就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疑问读一读课文吧,在读之前,老师也有问题需要大家帮忙解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正确读写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感知
1、那大家就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相机简介扁鹊、蔡桓公7、8、9、10)
过渡:课文大意我们已经了解了,那文中的这两个人物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出示扁鹊和蔡桓公图像11)
(三)细读研讨(那我们就来一起再快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大家有没有兴趣?)
1、引导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特点。
认真思考:你眼中的扁鹊或者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找有关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2、汇报交流。
(相机板书:扁鹊医术高明)形容一个人医术高明,我们还学过哪些词?(出示课件12)
课件显示: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这些成语都是对医术精湛的医生的高度赞美,而扁鹊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名医,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读这些成语吧。(齐读)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那蔡桓公呢?找出有关句子。(相机板书:固执己见讳疾忌医)
3、这么好的医生怎么就没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原因:课文中扁鹊几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蔡桓公是什么态度?大家再浏览一遍课文,根据(课件13)表格中提示,小组合作试着表演扁鹊与蔡桓公的几次见面。(表演过程中同时体会两个人物的心理。)
其他同学思考: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怒发冲冠咬牙切齿暴跳如雷大发雷霆怒火冲天恼羞成怒拍案而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怒火中烧勃然大怒气急败坏),(出示课件14)这些词语都可以描写人生气时的样子,我们可以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
4、因为蔡桓公对扁鹊的不信任,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可扁鹊为什么还要一次又一次劝说蔡桓公治病呢?说明了什么?(板书:医德高尚)当病入骨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治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蔡桓公只能等死。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谁来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也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5、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6、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15)生活中,我们身边有蔡桓公这样的人吗?
(四)拓展想象
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五)作业
1、把《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2、课外读《伊索寓言》。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①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②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
同学们,请看屏幕,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通常用来形容什么人?
今天就来认识一位神医,他的名字叫扁鹊——板书:扁鹊
2、交流扁鹊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有四大名医,分别是扁鹊、华佗、李时珍和张仲景,其中扁鹊又是四大名医之首。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关于扁鹊的寓言故事,题目叫《扁鹊治病》(板书:治病)
二、通读课文,总体感知
1、纠正字音,自由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轮读,听的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概括主要内容:谁能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呢?
三、品读句子,感悟人物
(一)认识扁鹊
1、扁鹊是怎样为蔡桓公治病的?默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板书:扁鹊)
2、指名说,课件出示治病过程。
3、出示四诊法
看来同学们都把治病的过程找出来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扁鹊那时侯的人看病用的都是中医的手法,也就是望、闻、问、切。(课件出示四诊法)它是扁鹊创造出来的。望就是看气色,闻就是听声音,问就是问病情,切就是按脉搏。
4、(出示扁鹊治病的四个句子)我们来看一下(指着投影)扁鹊为蔡桓公治病用的是哪种方法呢?自己读读这些句子。
5、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点红: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你的观察很仔细。是啊,望这种方法是最难的,扁鹊一望就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他的`本领可真是()(板书:医术高明)
6、我们再来看看扁鹊劝说蔡桓公的这几句话,你还发现什么?自由读读。
7、指名说(着急、担忧)
8、你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分三次逐次指导朗读,一个读好才到下一个读,最后齐读)
9、扁鹊为什么这么担心啊?指名说。
10、小结:医者父母心,可见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板书:医德高尚)
难怪书中说他是一位(名医)
(二)了解蔡桓公
1、可是这位名医最后有没有治好蔡桓公的病呢?那是怎么回事呢?
2、让我们看看扁鹊几次为蔡桓公治病时,蔡桓公有什么表现?找出相关语句,划一划。
(板书:蔡桓公)
3、学习三次表现
①指名读第一次。(课件出示第一句)
想像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时表情是怎样的?(引导:所以你不以为然地说、毫不在意地说——)
②是啊,第一次蔡桓公根本就不相信他。第二次呢?指名读(出示第二句)
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跟他说话,课文是怎样表达的?(没有理睬)
嘴巴不说,可心里怎么想呢?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指名说一个,读一次。
(引导:他很不高兴地说)
③这一次(指着课件扁鹊说的第三句话)蔡桓公又有什么表现呢?指名读(出示第三句)(作为一国之君,扁鹊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三番四次说自己有病,这回蔡桓公可真生气了,他会对扁鹊说什么呢?)
(评价:大王龙颜大怒了,大发雷霆了)难怪吓得扁鹊连忙退了出来。是啊,大王是不好惹的。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整个治病的过程。我们分角色朗读,女生做扁鹊,男生做蔡桓公,读蔡桓公表现的句子,老师读旁白。(课件出示四次看病过程的对话)
三、桓公之死,追溯原因
1、这就是整个治病的过程,我们结合课文,帮扁鹊为蔡桓公建个病历。快速浏览课文,补充完整。(出示病历)
2、指名补充病历。相机指导书写。(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
烫:汤水用火一烧就烫了;上面一个汤,下面一个火就是(烫)
肠:肠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它是月字旁。扁鹊看出来蔡桓公的病已深入体内了;
汤:不过没关系,用中药加水熬成汁,服用这剂汤药依然可以治好。但是一旦深入骨髓,就(无能为力)了。
3、仔细观察病历,从这个病历中你发现了什么?(时间短)
4、明明是有药可治,最后连名医也无能为力,究竟是要了蔡桓公的命?(课件出示:是要了蔡桓公的命。)
5、小组讨论,指名说
6、小结:我们发现了原来是蔡桓公的不听劝告和固执己见要了他的命。
(板书: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四、穿越时空,体会寓意
1、面对这样一个蔡桓公,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在书本142页下面。
2、指名说,(学生说到小病不治成大病时)相机总结防微杜渐。
是呀,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深而死的。(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发展(板书:杜),不致于酿成大错,这就是(防微杜渐)
也就是《扁鹊治病》这则所蕴涵的道理。(指着防微杜渐)
五、结合生活,迁移运用
1、聪明的人会把学到的道理放到生活中去,同学们,联系我们的学习、生活,能说说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2、指名说
例如如果不注意写字的正确姿势,久而久之导致了近视眼。
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话,就会浪费学习时间,甚至导致一事无成。
有不高兴的事憋在心里如果不及时与人沟通消除的话,心中抑郁,导致自杀。
3、小结:对呀,结合寓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思考,看来你真的把课文读懂了。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老马识途》《三人成虎》等等)。
2、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扁鹊治病》
板书设计:
29扁鹊治病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不听劝告
医德高尚固执己见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能够进行个性朗读,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2、理解寓言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扁鹊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如满天繁星般拥有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医便是其中之一。你对中医了解些什么?(中医的望闻问切,自己中医治疗的经历以及中医名家等)
2、了解扁鹊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这位名医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新词,概括主要内容。
2、交流汇报:
三、细读课文,体会道理
导入:就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是怎么回事呢?
1、再读课文,在书中勾画、填表
拜见时间
扁鹊
蔡桓公
2、组内交流补充
3、集体交流,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评价扁鹊及蔡桓公。
(作为教学重点,在推想与假设中体会人物心理,了解人物性格,为后面感悟道理做好铺垫)
4、指导分角色感情朗读。
5、这样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却没有办法治好小小的皮肤病,这原因究竟是什么?(体会道理:不能固执己见,讳疾忌医;要做到防微杜渐……)
四、深化理解,加强表达。
1、假如你是蔡桓公身边的一位大臣,你应该怎样劝诫蔡桓公?
尝试以不同身份的人去劝说蔡桓公的练习:
“蔡桓公阿,要是---就---可是----”。
“蔡桓公阿,即使---也----可是---”
“我想对自己说: “ ---------------”
2、假如你也是一位医生,你认为扁鹊的.做法如何?蔡桓公的做法又如何?
五、总结全文,小结学法。
抓住人物的言行,揣摩人物的心理,体会蕴含的道理。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烫、汤、肠”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要点:通过对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材料:课本、课件
交流:
1、告诉我们本组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故事
2、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体会其中的道理
3、抓住主要内容,练习复述
4、学会收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更丰富多彩
教学预设:
一、导入课题 简介扁鹊
1、揭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叫《扁鹊治病》,它是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第29课《寓言两则》里的第二则,寓言是一种用短小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的文体。
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讲解扁鹊两字的写法)一起来读一读。
2、简介扁鹊
古时候,人们把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医生叫扁鹊,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个叫秦越人医生,他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扁鹊”的称号,他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二、初读课文
1、接着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这里的学习提示,自己去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懂,我请咱们班朗读最棒的孩子给大家读一读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读、不断句。
(2)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检测字词
重点指导:扁鹊、理睬、肠胃、敷烫、几剂、汤药、骨髓、无能为力
读音:蔡 睬 烫、汤 髓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2)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都被他拒绝了,最终蔡桓公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病死了。
板书: 蔡桓公 ? 病死了
三、研读课文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但最终蔡桓公却病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蔡桓公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把它们读好。
1、课件出示扁鹊的话
句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话,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2:您的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3:您的.病已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读
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句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句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句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读
说说你的感受?(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明白寓意
1、同桌讨论:现在,你明白蔡桓公病死了的原因是什么吗?
2、谈谈自己的体会。是啊,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那是因为他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有病不治,不听人言的结果啊!
板书:固执己见
这不仅让老师又想到了一些成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3、积累成语:
你们的体会,让老师想到了几个成语: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你有什么发现?
五、写话
读了这则寓言,请你用上刚才的一个或几个成语,对蔡桓公或类似“蔡桓公”的人,写几句话。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五、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把《扁鹊治病》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说说自己的收获。
2、《扁鹊治病》出自中国古代的《韩非子》一书,这部书中有不少寓言故事,譬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课后搜集一些中国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 ? 病死了
固执己见 不听人言
↓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7
一、导入新课
1、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在黑板上板书:劝劝劝跑
2、老师故作惊讶装,同学们都觉得奇怪吧!你们发现了问题,不错啊,爱动脑筋,干脆老师给你们的几分钟时间,看看你们还能就这几个字提出哪些问题?”
3、学生自由提问
4、你们真会提问啊,虞老师都差点被你们的问题淹没了,老师想说,会提问质疑的同学是聪明的同学,老师还想说,提出问题后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同学是更加聪明的同学,你们想做这样的同学吗?
5.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中,只要你们认真读文、仔细思考,一定能够轻松地解决的。板书:扁鹊治病
6、别急,咱们先来看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扁鹊”你们了解扁鹊吗?谁来说一说。
7、指名说
8、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神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认读生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三个劝,一个跑到底隐含了什么意思。
4、指名反馈。
三、细读文章
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教学
(一)三劝——扁鹊三劝蔡桓公
扁鹊是怎样劝的,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学生自由找、划)
指名读
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在小组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谁来说一说。(救死扶伤、不治就要死亡……)
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5.请同学们体会着读一读这几句话。(自由读一读)
6.指名读一读,评议
7.再指名读一读——学生齐读课文
2、面对着扁鹊的三劝,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字,词,句,并做好批注。
出示句子: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
想一想:蔡桓公因为自己感觉身体无恙,才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想想蔡桓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理会想些什么呢?
从你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蔡桓公当时非常的生气,不以为然。那么这个句子应该怎么样读呢?
自己体会着读一读句子
指名朗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学生齐读)
3.说一说除了这个地方,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蔡桓公不太相信呢?
4、感情朗读“三劝”
5、课文读到这儿,你是怎样看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呢?
学生思考
引导回答:
蔡桓公: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扁鹊: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个令人尊重的神医
(二)跑
1、谁跑了?(扁鹊)扁鹊是三劝蔡桓公治病,他为什么要跑呢?
2、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够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治病。”
自由朗读
3、你读出了什么?
四、交流启示
1、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蔡桓公本来能够好好地活着,品尝着山珍海味,享受着人间富贵,可是最后他还是死去了,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了。扁鹊是神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扁鹊是否徒有虚名?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蔡桓公)
2、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想象:
大家有许多感受,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吧!
1.对蔡桓公说:
2.对扁鹊说:
3.对自己说:
4.对所有的同学说:
5.总结:说了这么多,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课文的题目,你能够给这个寓言故事换一个更加合适的题目吗?
(《桓公之死》《深刻的教训》《生命的代价》
《小病成大病》《惨痛的教训》《扁鹊与蔡桓公》……)
五、总结:
1.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重演!
2.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阐明的深刻的哲理警示着每一个人,希望我们同学课下搜集其他的寓言故事,明天上课的时候讲给同学听。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8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扁鹊治病”的故事,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找出文章中表先后顺序的词语,复述故事。
难点
体会到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生病的时候一般都会怎样做?那你们去看病的时候,医生让你们什么时候吃药、药该怎样吃,是不是都照医生的话去做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跟医生有关的故事,故事叫做《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
二、品读体验,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扁鹊既然是名医,那蔡桓侯为什么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扁鹊所说的话。(采取多种形式读)
3、蔡桓侯的病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
(皮肤上→皮肉之间→肠胃→骨髓→病死)
4、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侯却是怎么对待的呢?是哪个自然段讲的?理解“毫不在意”。
5、扁鹊对待治病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站了一会儿→又来拜见→再一次来拜访→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6、你认为蔡桓侯病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隐瞒疾病,害怕医治,不接受他人劝告)
7、蔡桓侯是怎样对待扁鹊的'劝告的?
(不高兴→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派人去请)
8、你觉得蔡桓侯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三、巩固延伸
1、假如蔡桓侯现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2、有病不医,只是危及自身;一国之君,如果不善于听良言,则会亡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蔡桓侯这样的事呢?举例说一说。
3、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现在我们找三位同学来表演这个故事。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另外两位同学分别扮演蔡桓侯和扁鹊,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可悲下场。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2、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于扁鹊的忠告,蔡桓公是怎样评价的?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忙)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 篇10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重点)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来聊两个跟寓言故事有关的话题,。第一个话题跟名医有关。知道什么叫名医吗?
(医术高明的人叫名医。)
(有名气的医生叫名医。)
你能说出一两个你知道的名医吗?
(李时珍、华佗和扁鹊。)
(出示古代四大名医图像,生齐读)扁鹊,华佗,李时珍,张仲景。(出示扁鹊图像及简介)读一读,从扁鹊的简介中你知道了什么?
(扁鹊原名叫秦越人。)
你知道中医的四大诊法吗?
(望、闻、问、切。)
这四大诊法,被中医一直延用至今。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名医有关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2.第二个话题是谈“能手”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擅长画画、写作,还有的擅长朗读、写字。你能告诉我你最擅长什么吗?
师:“能手”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都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得来的。
二、背景介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扁鹊治病获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