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实录

2025-04-11

詹天佑教学实录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詹天佑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詹天佑教学实录 1

  一、初步认识人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出示詹天佑)

  生:詹天佑。

  师:(出示詹天佑画像)这就是詹天佑。有没有同学了解詹天佑呢?

  生:他是江西人。

  生:它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现在,我们就来轻轻地朗读他的一个简介。

  (第一自然段: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师:这段中有一句话比较难读,是(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

  师:如果这样划分,你会停顿吗?(引导读长句子)

  (出示: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指名读。齐读。

  师:从刚刚的简介中,你了解到什么?

  生:詹天佑是一个铁路工程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他是总工程师。

  师:在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说明他是总工程师。这条铁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

  二、浏览课文 找过渡句

  师:让我们走进詹天佑这篇课文,更深入地了解詹天佑。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先读一读,再思考。

  师:(讲解过渡句的位置)在同学们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有部分同学认为过渡句在段落的末尾,其实,最常见的过渡句在每一段的(开头)。而且,常常不会在文章的开头或是中间,一般在文章的(中间)。

  师:文中的过渡句在哪呢?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校对)

  齐读过渡句。

  三、感知课文

  (一)2-4自然段:接受任务

  师:过渡句的作用是?

  生:承上启下

  师:过渡句告诉我们前面两个自然段说了什么呢?

  生:有些人会嘲笑。(强调嘲笑)

  生:困难。

  齐读困难、嘲笑这两个词。

  师:接下来我们来读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詹天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遭到了怎样的嘲笑。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正音没法子(法读第二声)。

  师:读了第二自然段,你知道小节最想说什么吗?

  生:很多帝国主义国家想要控制我国的北部,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师:当时的帝国主义国家主要是两个国家——英国和俄国。这两个国家派了使臣到中国来争夺铁路的修筑权,争了很久,没有结果,课文中有一个词来形容,是(争持)。还有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就是(争持不下)。

  师:尽管这样,帝国主义使臣还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提出了一个要求。

  生: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师:他们提出这种条件,其实就是一种(要挟)。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准词语轻蔑。

  师:能不能把长句子注意停顿之后,再读一读。

  (出示: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指名读。能准确停顿了。

  师:轻蔑的语气没有读出来,轻蔑就是(嘲笑)的意思,就是外国人对中国工程师瞧不起。瞧不起是什么语气呢?

  指名读,老师范读,体会轻蔑的语气。

  师:除了外国人对中国工程师的(轻蔑),还感受什么呢?

  生:修筑铁路很艰难。(师指出书上用:艰巨)

  读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师范读,生跟读,体会修铁路的艰巨。

  师: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呢?

  生:清政府想要修建铁路,让詹天佑修筑铁路,外国人瞧不起,外国人嘲笑中国人。

  师:刚刚我们找到了(过渡句),研究一下过渡句。其实,二、三自然段最主要的是两个关键词(困难、嘲笑)

  生:詹天佑遇到了困难,受到外国人的嘲笑。

  师:抓住过渡句的关键词,自己组织语言,就能很好地概括了。

  (二)4-6自然段:完成任务

  师: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毅然是什么意思?

  (板书:毅然接受任务)

  师:外国人都在犹豫,可是他却(毅然接受任务),毫不犹豫。

  齐读毅然接受任务。

  师:毅然接受任务之后,他马上开始(勘测线路)。第四小节重点就是讲解(勘测线路)。那接下来两个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浏览课文,找到相应的词语。

  师:第四自然段是勘测线路,第五自然段是(开凿隧道),第六小节是(设计人字形线路)。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第四自然段:精密勘测线路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詹天佑白天(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勘测线路要经过周密计算,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而且经常勉励工作人员(工作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所以这段话可以概括为(精密勘测线路)。

  (板书:精密勘测线路)

  第五自然段:巧妙开凿隧道

  师朗读第五自然段,提出问题:在哪两座山上开凿隧道。

  师:在哪两自然段开凿隧道的呢?

  生齐说:居庸关和八达岭。

  师:哪个是居庸关?哪个是八达岭?(出示图片)

  生:高的是居庸关,另一个是八达岭。

  师:书上用什么词语形容两座山的?

  生: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师:那怎么知道是八达岭的.呢?

  生:一个是居庸关,另一个肯定是八达岭啊。

  生:八达岭隧道长约1100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师:每个隧道的开凿方法都不一样,用波浪线划出居庸关和八达岭开凿的方法。

  师:居庸关的开凿方法是(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学生1用动作演示居庸关开凿方法。

  学生2边讲解边演示八达岭开凿方法。划出句子中的关联词“先、再”。

  老师演示动作——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

  师:你觉得两种开凿方法怎么样呢?(妙)用一个词语形容(巧妙)。

  第六自然段:创新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山上坡度特别大,所以他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师:什么是人字形线路呢?

  播放人字形线路视频,学生边读课文,边看。

  师:这样的方法以前有没有人想到呢?(没有)这种设计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这种设计是?

  生:独特。

  生:创新。

  板书:创新设计人字形线路。生齐读。

  第7自然段:提早两年竣工

  师:三个事情都做完了,最后工程的结果是?

  生齐读第七小节。

  师生共同总结第七小节意思:提早两年竣工。(板书)

  四、理清脉络

  1.对着板书,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他精密勘测线路,巧妙开凿隧道,创新设计人字形线路,提早两年竣工。)

  2.第八自然段

  师:作者对詹天佑是怎样的感情呢?作者对詹天佑是敬佩的、喜欢的。是书上哪句话呢?

  生:第一句。(齐读)

  师:这就是隐含了作者深厚感情的一句话。

  师:同学们,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作者对詹天佑怀着怎样的深情,课文又是怎样通过语言表现的。

  詹天佑教学实录 2

  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詹天佑

  (课前让学生听成龙的《真心英雄》,由成龙引出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学生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包括人物事迹、颁奖盛况、颁奖词等)

  师:刚才我们聊了“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个话题,重温了2003年让我们感动的十种精神,领略了十个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年度人物的风采,我们的灵魂又一次经受了洗礼。其实,不仅2003年,每一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感动我们,感动中国的人物。如果我们把视野投向整个20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感动中国的人和事。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世纪人物”呢?

  生:(自由发言,有的说容国团,有的说孙中山,有的说钱学森……)

  师:大家刚才谈了很多心目中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各有各的充分理由。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板书)。(深情地叙述)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每一次读《詹天佑》这篇课文,老师总一次次被震憾着,在我的心目中,詹天佑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詹天佑,认识詹天佑,请大家先看录像(詹天佑生平事迹简介和修筑京张铁路简况)。

  师:谁来说说从刚才的录像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只是很粗略地了解了詹天佑,这样笼统的认识,还不能足以说明詹天佑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20世纪人物。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与詹天佑近距离接触,充分领略詹天佑的风采吧!请大家入情入境地读,读到感动处,可以圈圈画画,反复朗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投入,谁来说说詹天佑以什么感动了中国?

  生:(有的说以爱国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杰出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以身作则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无畏的勇气感动中国,有的说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中国……)

  二、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侧面概括了詹天佑的令人感动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与詹天佑零距离接触,一边读一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屏幕出示: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学习建议:抓事例体会,抓句段朗读,画图或演示。

  友情提醒:第四自然段以体会和朗读为主;第五自然段以画施工图为主;第六自然段以模拟演示为主。

  师:请同学快速找到直接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那一部分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感悟,先自己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这一部分过程从略,第四自然段以学生谈体会和朗读为主,引导学生从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工作作风严谨、爱国几个方面理解他的令人感动的言行。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朗读指导举例如下)

  片段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表达出来?

  生:读(声音有些稚嫩)

  师:呵呵,这是少年詹天佑!(笑)读得再老成一些,这时候詹天佑已经四十多岁了。

  生:读(声音太成人化)

  师:这詹天佑太严肃了哦,请个同学再读读,注意“勉励”这个词。

  生:读(读得比较好)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生:读……

  师: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师:请大家谈谈,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具体略)

  师:每次读这段话,老师总是非常感动,我也想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投入地范读)。听老师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

  师:(激情地叙述)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

  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看到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请大家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生:(自由练读刚才体会的句子,再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画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图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了中国。

  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课件演示为主,请同学模拟乘坐火车,在体验中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他以这“高度的创造才能”感动了中国。

  三、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

  师:上节课我们抓住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一件事情中的言行,领略了詹天佑的动人风采,詹天佑的感人的言行,象烙印一样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同学们,只要一提起詹天佑这个名字,你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说说。

  生:我的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他和工人们同甘共苦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他在峭壁上定点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他请教农民的画面,态度非常诚恳。

  师:是啊,这桩桩件件,这点点滴滴,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也感动了当时的中国!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是从詹天佑自身的言行中,充分领略了他的风采;接下来,就让我们去读读别人的言行,让我们从别人对待京张铁路的不同态度中,探究詹天佑的内心世界。读课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用心灵去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大屏幕出示研读体验题目)

  读着课文2、3自然段,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当读到( )这个句子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振奋、担心……),因为( )。

  请大家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这一条条波浪线,就是你心灵一次次震颤的轨迹。开始读书!

  (学生边读边画句子,师巡视)

  师:我从大家凝重而愤怒的表情中可以感觉出,读了这两段课文,同学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先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说的时候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句式,也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定要把自己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说出来。

  生:当我读到“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时,我非常愤怒,因为修铁路本来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帝国主义者有什么资格出来指手画脚?而且一再的阻挠,他们的野心就是想控制我国的北方!真是欺人太甚!

  师:是啊,帝国主义者的嘴脸多么丑恶!你能把这份愤怒的感情读出来吗?

  生:“当时……解决。”

  生:当我读到“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还没有出世呢!”时,我感到非常屈辱!因为他们分明是说中国人没有能力修筑铁路!真是狗眼看人低!

  师:说得好!请你把课文的原话改成你刚才说的: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目前还没有!那一种说法更让你愤怒与屈辱?

  生:课文里的这句话更让我愤怒和屈辱,那些帝国主义者分明在说不只现在,就是再过几十年中国也没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真是太瞧不起人了!

  师:这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他们看不起的仅仅是中国工程师吗?

  生;他们看不起所有中国人,看不起整个中国!

  师:是啊,这是对中国国格的侮辱!让我们无比愤怒地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生:当我读到“原来从南口以北……至于中国人,是无论也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这话时,我感到有些担忧,因为那里的环境太恶劣了,加上我们国家当时科技落后,没有经验,詹天佑能完成任务吗?

  师:请把你的担忧读出来!(生读)

  (另外五位学生类似的发言和老师相继的引导及朗读从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谈到京张铁路非常重要,那么它究竟为什么这样重要呢?请大家读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简单交流)

  (出示京张铁路图,引导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愤怒,我们屈辱,我们担忧;我们的愤怒,也曾经是詹天佑的愤怒,我们的屈辱,更是詹天佑当时的屈辱,我们的担忧也正是詹天佑的担忧。但是詹天佑——(学生接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份挺身而出的无畏,这份舍我其谁的豪迈,这份义无返顾的执著,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动,怎能不让当时的中国深深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詹天佑不怕——(学生接读: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

  师:正是凭着满腔爱国情怀,正是凭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詹天佑终于以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怎样?

  生1:很激动!

  生2:很兴奋!

  生3:很自豪!

  生4:真想喊詹天佑万岁!

  师:是啊,读了这一段,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无比激动,无比振奋,无比自豪!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京张铁路竣工的那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扬眉吐气,奔走相告!让我们无比激动自豪地地读这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京张铁路默默无言,但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

  四、活读升华,尽情赞美詹天佑

  师:同学们,这两节课,詹天佑的事迹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我们可以推想,他的事迹肯定也感动了当时的中国,我们完全可以说詹天佑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世纪人物。那么,就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他颁发特殊的大奖。

  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詹天佑写一段颁奖词,要写得朴实而真挚。(屏幕出示中央电视台在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给杨利伟、成龙的颁奖词,提醒学生可以仿照;也可以把课文当中的一些词语用到颁奖词里去)。

  学生在写颁奖词的时候,老师播放刘德华的《中国人》这首歌,以烘托气氛,调动情感。

  师:好多同学已经把颁奖词写好了,先有感情地在组内交流。(学生四人一组交流)

  师:现在开始为詹天佑颁发迟到的大奖。(指名宣读颁奖词前,屏幕出示詹天佑的铜像。)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象,以包含深情的语调和庄重的神情,宣读颁奖词。

  生1:那一刻,当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看到詹天佑的铜象时,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铁路的眼睛。他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他象征着中国人站起来了。作为中华铁路第一人,作为中华铁路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师:了不起,一上来就是个专家级的!一流的颁奖词,超一流的朗读。

  生2:面对着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忍受着帝国主义的嘲笑,一位工程师完成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铁路。他以超群的智慧想出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行路线”,创造了铁路史上的奇迹。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所有的中国人应该向他学习,实践努力“三个代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哄堂大笑,掌声)

  师:哈哈,你的颁奖词真有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与时俱进。(笑)

  生3: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坚强。他以顽强的毅力,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他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应为意志),给祖国一份永久的光辉。他,就是詹天佑,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他饱受外国人的讥笑,还担着(应改为肩负)修筑铁路的重任。可他不吭一声,默默工作,为中国赢得了久违的胜利。他的名字早已刻在我们心中,他是中国的豪杰(应为骄傲),他是中国胜利的希望!(掌声)(为了保持学生情感的连贯性,在学生读颁奖词时,即使学生用词不太恰当,也没有纠正。)

  师:尽管开头套用了给巴金的颁奖词,但非常贴切,你的颁奖词也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们。

  生4: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詹天佑,他留下的伟大工程,使人们赞叹不已。他不分昼夜地工作,使多少人记忆犹新;他不顾环境这样恶劣,风沙这样猛吹,依然带着学生和工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的事迹在历史中留下了灿烂、美好、辉煌的一页。他使多少人震撼,使多少人激动,使多少人自豪。他使中国永远骄傲,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掌声)

  师:这样完美的颁奖词,只有铁道部部长秘书才能写得出来!(笑)

  生5:是你,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是你,用血汗冲刷(应为洗刷)了中国的屈辱;是你,面对艰险与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是你为祖国修筑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是你,詹天佑!窗户上,还映着你伏案审阅的身影,八达岭还留着你深深的脚印。你的光辉业绩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你的努力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你的杰作将永远保存,你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深情地呼唤您——詹天佑!(掌声雷动)

  师:(非常激动地)诗一样的语言,火一般的激情。写得太好了!加上一个题目——詹天佑,就是一首饱含激情的诗。詹天佑了不起,你也同样了不起!

  生:逢天承运,皇帝昭曰:(哄堂大笑)詹天佑同志(笑),因你在国家危难之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而且一丝不苟地工作,使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为我大清政府节省了银子28万两。朕特封你为优秀工程师(笑),奖白银28两。(笑)

  师:(笑着说)这份颁奖词可真有特色,居然想到了当皇帝。不过给你提两个建议,第一:太小气,只奖28两银子,太少了哦!第二,少了两个字——钦此!(笑)

  师:同学们的颁奖词写得真是精彩,想读的都站起来!(学生全体起立)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象,深情地为他颁奖!(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颁奖词)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充满魅力、流光溢彩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下课!

  詹天佑教学实录 3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读题,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是对詹天佑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

  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读:板书:杰出

  师:詹天佑杰出的才能都融入了他修筑铁路的三件事中了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勘测线路是修筑铁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引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课件出示: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师:那么他是怎么勘测的呢?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不同符号找出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板书:语言、行动、心理

  生自读,寻找答案

  师:谁来说说詹天佑的语言。

  生: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师:请同学自读这句话,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生:我从“不能一点儿”,体会到詹天佑的认真严谨。

  师:那就请你读出这样的认真严谨。

  生读

  生:我读出了一丝不苟

  师:那请你读出这种一丝不苟。

  生读

  师:詹天佑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师:这是詹天佑身体力行。

  生:白天……晚上……

  师:这是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工作、

  生:为了寻找一条……

  师:这是詹天佑谦虚地请教。

  师:读着这一段段文字老师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范读:“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画面说一说。

  生:我想象到了詹天佑白天爬上陡峭的山峰,晚上……

  生:我看到了不分昼夜,辛勤工作的詹天佑

  生:我看到了詹天佑为了……差一点掉进了万丈深渊……

  生:我看到了一个认真工作,不畏艰难的詹天佑。

  ……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永不言弃的詹天佑。带着自己感受到的画面,读好这段话。配乐

  生读

  师:当詹天佑遇到这些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

  生: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叙述:不管条件这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总是在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白天,他派上月龄,勘测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时他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总是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当他的女儿受到帝国主义者挟持,被活活烧死的.时候,詹天佑依然坚持在野外勘测线路的第一线,他总是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真是詹天佑的拳拳爱国之心,使他忘我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和所有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了勘测的线路。

  师:在接下来的修筑过程中,詹天佑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自读课文5、6小自然段,完成作业

  生自读,完成老师设计的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画隧道的两种开凿法。

  交流“开凿隧道”,请学生上黑板,实物投影作业,学生解释说明

  提示:竖井开凿在山谷比较好。

  交流“设计人字形线路,老师请学生上黑板,实物投影作业,学生解释说明

  动画演示

  看出詹天佑怎么样?

  生:很聪明

  ……

  师:是呀,詹天佑的设计真的是巧妙,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始之举,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的这种杰出才能深深折服。

  师:真是因为詹天佑有着杰出的才能和炽热的爱国心,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引读)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

  师:从京张铁路建成至今,已有了100周年,人们重新设计了詹天佑的铜像,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的人民前来瞻仰(如外国游客、工程师、少先队员……)站在高大的铜像前,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选择一种人写一段话。注意抓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写。

  生想象写作

  生:有位中国工程师凝视这詹天佑的铜像,感慨万千……

  生:少先队员们来到詹天佑的铜像前……就是你……就是你……就是你……一个少先队员面对詹天佑的铜像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交流

  师:詹天佑这位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中国工程师,他的精神已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流光溢彩的名字。

  生读课题

  师:课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外收集几个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其他故事。

  (由于记录速度跟不上难免有遗漏,望谅)

  詹天佑教学实录 4

  一、题文结合读

  师:根据课题速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并划出句中的关键词。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生:关键词是“杰出”和“爱国”。

  师:对,这句话位于全篇之首,既是全文的领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起着统帅全文的作用。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呢?请同学们继续往下学。

  〔扣紧题目读书,抓住说明题意的中心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旨。犹如高屋建瓴。〕

  二、比较揣摩读

  师: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铁路任务的?

  生:詹天佑是在清朝末年接受修筑任务的。

  生:詹天佑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里、我国深受帝国主义侵略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

  师:大家再找一找课文里哪些话具体写出了当时的情况?

  〔注意联系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读书,加深理解。〕

  生:(读课文中有关语句,读中结合理解“阻挠、要挟、嘲笑”。)

  师:如果把这三个词的位置调换一下,先写帝国主义者要挟,再写阻挠、嘲笑;或先写嘲笑,再写要挟和阻挠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帝国主义者先是强行阻挠,再是要挟,最后才是嘲笑。

  生:这三个动词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帝国主义者先是横蛮阻挠,不准我们修铁路,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达到侵略我国的目的。阻挠不住,就进行要挟,要挟又不行了,最后只好嘲笑。充分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横蛮、狡诈的态度。

  师: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祖国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情况下,为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挺身而出接受任务的。所以说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上节课有同学提出,这篇文章课题是《詹天佑》,可是第二段并没有写他,如果把第二段删去,写了第一段直接写第三段,可以吗?请大家反复比较读一读,再讨论。

  生:(删去读一遍,按原文读一遍)

  生:可以。因为删去第二段,文章仍然可以连接起来,有开头、经过、结尾,还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

  生:不可以。删去第二段就不能反映出当时的情况。

  生:不可以。因为删去写当时社会情况的这一部分,就不能突出詹天佑是个爱国工程师了。

  生:不能删,因为这一段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爱国”。

  师:我同意大多数同学的意见。这一段虽没直接写詹天佑,但写出了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黑暗现实。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就是在当时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嘲笑我们的情况下,在击败帝国主义对我国修筑铁路的干涉和破坏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删去这一段,就不能突出文章的中心。以后,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文章中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

  〔运用换位、删减两种比较法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辨词,读中悟道,寓德于文,不落俗套。〕

  三、画画做做读读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想一想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并从书上找出有关的词组概括层意。

  生:(默读课文)这一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勘测线路;第二层,开凿隧道;第三层,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在书上标出。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写上批注。

  生:(运用圈点批注读书法:自读、自思、自批、自画)

  师:(运用引读法检查圈画情况,并指导朗读。)

  〔先让学生运用带题求解,圈点批注读书法自读课文,再运用提问引读法进行检查。以“读”取代了教师的繁琐分析。〕

  师: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请同学们自己当小工程师,边察看地形(书中的描述)边设计绘图。

  生:(认真读书,相互议论,各自设计绘图)(附学生的简图:)

  师:请小工程师亮出自己绘的图,介绍两种开凿方法的好处。

  生:居庸关山势高,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开凿,可以加快速度。

  生:八达岭隧道长,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分别同时向两端开凿,就有四个工作面,加上两头又向中间开凿,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速度就更快了。

  〔顺应儿童心理,激发儿童读书兴趣,让学生自己一边读书,一边设计绘图,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发展了想象力和思维力。〕

  师: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人字形线路”是怎么回事?火车怎么走?现在请大家先读课文,再看看灯片(出示人字形线路灯片)。然后,我要请一个同学当小火车司机,把火车开上坡去。

  生:(边读课文,边看图,边用钢笔比比试试,兴趣很浓。)

  师:谁来当小火车司机呢?

  生:(纷纷举手要求开车。一生上台拿着玩具火车边演示,边讲解。)

  师:居庸关、八达岭隧道、“人”字形线路的修筑是詹天佑高度智慧、杰出才能的具体体现,也是世界铁路修筑史上的新创举。可他是根据什么来设计的?

  生:是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来设计的。

  师:对,是根据当时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来设计的。詹天佑的高度智慧和杰出才能就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以后,我们在阅读文章时。不但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他所处的自然环境,弄清当时当地的情况与人物的密切关系。

  师:综合这一切,联系课文开头的那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生:(齐答)詹天佑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堂小结扣紧重点训练项目,水到渠成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詹天佑教学实录】

上一篇:预备党员转正表态简短发言(通用30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