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读后感800(通用7篇)

2025-04-17

《爱的教育》读后感

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透过平凡而细微的小事,传达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

在阅读《爱的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受书中同学之间的情谊、兄弟姐妹之情、亲子之爱、师生之谊,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所感动。全书虽未有“惊天动地、震撼心魄”的情节,却仿佛发生在生活的身边,时刻提醒我们以温暖的眼光看待世界。“成百上千的孩子,以各种方式学习着同一份知识……他们的行动是如此庞大,而你,正是其中之一……你的课本是你的武器,你的同学是你的战友,你的战场是整个世界,人类文明必将取得胜利。”恩里科的父亲曾将学习比作一场运动,鼓励儿子成为一名坚强的战士!在《小泥瓦匠》中,当“我发现小泥瓦匠坐的那把椅子的靠背被他衣服上的石灰弄白了一块,我想用手去擦”时,“父亲却拉住了我,悄悄地为小泥瓦匠擦净了椅子”;当小泥瓦匠离开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恩里科说:“儿子,你当着同学的面擦去灰尘,就等于责备他把椅子弄脏了。凡事劳动所带来的,无论是尘土、石灰、油漆,还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算肮脏。劳动并不可耻。当你看到一天辛勤劳动回来的人们时,千万不要说:‘这个人真脏!’而应该说:‘他衣服上的是劳动的痕迹。’”恩里科父亲的教育方式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中那无声的魔力。在《小抄写员》中,小主人公裘里亚为帮助贫困的家庭,夜间偷偷模仿父亲的笔迹帮忙抄写杂志社的订户名单,坚持了三个月之久,忍受着父亲的责备和误解,最终被父亲发现。孩子的爱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是独生子女难以比拟的。

爱是什么?

爱如同氧气一般,充盈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深植于人们的内心。爱亦是生活中点滴的温暖,是亲情的延续,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爱之伟大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是社会、民族永恒不变的主题。《爱的教育》中每月父母的话语和每月故事中的富有哲理的文章不容忽视,它们不仅对书中的人物有所启迪,也使我受益匪浅。“父亲要我在假期里每天邀请一位同学到家里来玩,或者我去看他们……”这是一种有益的引导孩子社交的活动。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2

《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是一部令人感动至深的意大利小说,通过四年级学生安利柯的日记记录了整整十个月的生活。除了安利柯的日记外,书中还穿插了父母的劝诫以及老师讲述的小故事。尽管我还没有完整阅读,但已经读过的几个小故事已经让我深受触动,引发了许多感慨。

这部小说中充满了深厚浓郁的爱的情感,这种力量真是伟大。它不仅仅感动了我,还引发了我对爱的深刻思考。

爱究竟是什么呢?它就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刻地存在于我们周围,但由于它无形无影,往往被我们忽视。然而,我们的生活却离不开它,因为爱的意义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命。在教育中,爱应该是力量的源泉,是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所言:“教育如果缺乏情感和爱,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缺乏爱,就无法称之为教育。”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沿途走走停停,让人轻松愉悦,每天都会因为对新事物的体悟和学习而丰富起来。于是,我们愿意继续前行,甚至投入全部的热情,不在乎旅程将持续多久。这时,这种情感已经升华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阅读《爱的教育》,我仿佛置身于作者安利柯的生活中,目睹了他是如何学习、生活、以及如何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其实也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3

读完《爱的教育》,我仿佛穿越进了作者细腻的笔触之中,感受到了那平凡却又充满深情的故事所传达的亲情、师生情、友情以及爱国情怀。这部小说无处不在地弥漫着爱的气息,每一个情节都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它向我们展示了爱的力量,以及教育在培育爱的过程中的重要*。

读罢这部作品,我不禁陷入了对爱的深思。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它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时常被我们忽视,却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的爱、老师的关怀、同学间的友情,乃至陌生人之间的善意微笑,都构成了爱的多种表现形式。然而,这种最为普遍、最为纯粹的爱,却常常被人们忽略。就像小说中那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却无法真正体会其中的含义。

或许,“爱”并无确切的定义。但我们知道,它是无私的、宽广的,从同学之间的简单问候,到父母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呵护,再到陌生人之间的一丝善意,爱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尽管有时它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但依然有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爱的真挚与深厚。

我相信,《爱的教育》这部优秀的作品能够将这份美好的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它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教会我们如何去感知、体验并传递爱的力量,使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升华。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字4

《爱的教育》读后感

说起来很惭愧,《爱的教育》这本书是在女儿一再催促下才慢慢读完的。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所体现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的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升华。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格都有迥异,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读《爱的教育》,我仿佛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如何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回想孩子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书《猜猜我有多爱你》。故事中,孩子对妈妈说:“我爱你从天上到地上。” 妈妈说:“我爱你从天上到地上,再从地上到天上。” 这份母爱给孩子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正是因为这份爱,我的孩子也在这种爱中长大。因为心中有爱,孩子爱老师,爱同学,爱小动物,爱美好的东西……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这就是最初的爱的教育吧。


爱的教育读后感8005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爱的教育》是80年代出版的刊物,可以说它和我差不多年纪,今天我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时候,被书中无数个故事深深的打动了。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不说*劳奔波,单是往书架上新置一本孩子爱看的书,一有咳嗽,*片就摆放在眼前,临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们需要张开双臂才能拥抱的深深的爱.当我们陷入困境,没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边,晚上不忘叮嘱一句:早点睡.读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认识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颗深爱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

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们为了某一天刑满释放,得到超脱而干沉重的活儿;那么这样的生活必将使人痛苦厌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爱是奔腾的热血,是跳跃的心灵,那么,我认为这就是对于国家的崇高的爱.也许它听起来很"口号",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这种爱应牢牢植入我们的心田.当读到安利柯描绘的一幅幅意大利*为国炸断了双腿,淋*死守家园的动人场面时,我不禁想到我们祖国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华儿女的血.同样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光明,同样可以抛弃一切地厮拼,我被这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折服.我不需为祖国抛头颅了,但祖国需要我们的还有很多.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要看到在当前发展经济的情况下,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关心人,了解人,帮助人的优良风气日渐淡漠.因此,在全社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在学校,在学生中提倡和开展爱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社会,爱学校,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上一切需要爱护的人,培养学生得,智,体全面发展,做个新时代的好少年,让我们用爱去唤醒人类的真实情感,让爱在每个人的心中永驻.


《爱的教育》的读后感800字6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读后感,欢迎查看!

爱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爱是心与心沟通的桥梁,爱是光明的使者,爱是冬天的柴火。每一个生活在世间的人,都渴望着爱,寻找着爱,也在享受着爱。当我静静地品读着世界名著《爱的教育》时,一股热流在我心中激荡,爱离我们太近了,它每时每刻都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爱的教育》是一个小男孩用日记形式记录一年学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有感受人的,有伤心的,有高兴的,向我们介绍乐于助人的同学,善解人意的老师,也记录了一些同学的捣蛋行为。读着读着,我仿佛身临其境,也和作者一起去感动,去讨厌,去喜欢。

耐利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但他是个驼背,个子小,身体瘦弱。最初,许多学生都嘲弄耐利,有的用革囊去碰他那突出的豢,而耐利毫不反抗,只是无言地哭泣。有一次,正直的卡隆勇敢地站起来保护耐利,*地教训欺负他的勿兰谛。从此再也没有人敢戏弄耐利了。先生知道了,让他们俩坐在一起,他们两个互帮互助。当耐利的母亲知道了一切后,专程到学校当面向卡隆道谢。

看着这篇文章,我眼着仿佛出现了一个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好学生形象。卡隆真是太伟大了。如果拿我和他比,那我就远远比不上他。记得上年级的时候,我们在上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我看到一个三年级同学在抢一个二年级孩子的排球。那小同学很生气,就大声说:“你们再抢,我就告诉老师。”其中一个三年级同学非常愤怒,过去一把抢过排球,还把那个小同学推倒在地。小男孩委屈地哭了。我目睹了这一幕,既没有去劝阻三年级学生的鲁莽行为,也没有伸手去扶起二年级小朋友。只是在心中默默地说:“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了,快走吧!”看了《爱的教育》,再想到我以前这种自私的想法,我真的觉得十分惭愧。

在《爱的教育》里,诸如此类见义勇为的事还有很多,具有爱心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读每一则小故事我都被深深地打动着。我明白了: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更要学会做人,培养一颗善良而有正义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有更多的爱,人生才会因此更绚丽,世界才会因此更温馨!

《爱的教育》,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爱的教育是一本好书,它可以使我们懂得尊老爱幼的法则,可以让我们学会文明礼节,可以让我们和同学友好相处。

爱的教育,主要写的是小学生安利柯与一些伙伴、一些老师、一些家人和祖国产生的爱的故事。小学生安利柯并用日记的形式,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使无数的孩子在这些故事的感染下健康成长。

爱的教育里有许多感人的文章,比如:《为父着想》,许利亚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安利柯的同班同学。许利亚家生活比较艰苦,全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全靠许利亚的父亲一人上班赚钱。父亲的工作非常辛苦,白天要在铁路上工作,夜晚还要在家用正楷字抄名册,500条才能赚3元钱。有一次许利亚看到了,就想了一个主意:我一定要帮父亲。于是他趁父亲睡了的时候,偷偷起床帮父亲抄名册,一直抄到深夜3点才迟迟入睡。第二天父亲起来数名册的时候,看到昨夜抄的名册有多了许多,可高兴了!但他却不知道是谁帮他抄的。许利亚也没有告诉父亲。许利亚白天上课,晚上帮父亲抄名册,这样的日子持续了1个月。最后还是被父亲发现了,但父亲并没有责骂他,而是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医院的天使》、《病中的老师》和《遇险的船》都是感人的文章。

爱的教育里,也有许多让人感到可爱的文章,例如:《幼儿园》。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吃饭的时候特别可爱。有人拿了两个勺子吃;有人直接用手抓着吃;还有人将豆子一粒一粒的装进口袋里,更可爱的人用小围裙包住豆子再捏成糨糊。特别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出神的看着苍蝇飞。孩子们吃完了饭,便在院中玩。有的玩游戏,有的唱歌跳舞,还有的听老师讲故事……《可怜的盲童》、《学校的女老师们》和《侠义的行为》都是写的比较可爱的。

爱的教育里有许多许多好词好句好段:沉甸甸、川流不息、叽叽咕咕、洋溢、乱哄哄、哇哇大哭、寒喧。我巴不得早点儿用上这些崭新的本子,更巴不得早点儿看到那些久别的同学,于是,我的脚步不禁快了起来。

爱的教育我爱你!我感谢你!谢谢你给我带来了这么的多爱的知识。

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弥漫在我们四周,却不被我们所察觉,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读了《爱的教育》,我更加肯定爱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

《爱的教育》是以一个三年级小学生日记的体裁写出的。是叙述了小主人*利柯每天的故事,字里行间,皆离不开一个“爱”字。父爱,母爱,友爱,师生之情……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每月故事——《小抄写员》了。

《小抄写员》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家庭,孩子又多,父亲白天工作,晚上还要抄文件。小叙利奥眼看着爸爸早生白发,就想帮爸爸抄写文件,多赚点钱。可又因为爸爸不同意,所以他只好每天半夜起来偷偷的帮爸爸抄。就这样,家里的情况改善了许多,而小叙利奥却因为长时间缺乏睡眠而导致上课无法认真听讲,回家也无精打采的。爸爸看了,非常生气,还屡屡责骂他。小叙利奥虽然很委屈,但还是帮爸爸把工作做下去。直到有一天,爸爸发现了这个秘密,才知道自己错怪儿子了,愧疚万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十分感动,感动于小叙利奥的坚强。他虽然出身贫苦,但他不但努力学习,而且还默默为家庭分忧,即使是受到了责骂也默默地忍着,这是怎样的一种坚强!他也曾想过停止抄写,他深知这样的下去绝对不行。可是一到十二点,就有一种力量促使着他去做。不做,就像偷拿了家里几块钱似的。这股力量是什么?是一种责任感。

“穷人孩子早当家”,叙利奥小小年纪就背起了支撑家庭开支的重担,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情!而且,他顶着爸爸的责骂去帮爸爸抄写,更是一种坚强。为了看到爸爸舒展的笑脸,他宁愿自己默默吞下泪水和委屈,如果是我,肯定会和爸爸赌气不干了。叙利奥的责任感,和那种坚强,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爱,其实很简单。无论是父爱,母爱,友爱,还是师生之情,爱国之情,都时时刻刻伴随在我们身边。爱像是一米阳光,亲昵温柔地抚过你的身体;爱像是一杯清水,时时滋润你的心窝;爱像是一条没有尽头的田间小路,盛开野花,需要随时发现,随时采摘。爱,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谁在爱,谁就在活着。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800字7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他运用了手记的方式来呈现。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像是被李镇西老师带到了他所描述的世界里,又或者是在观看着某部教育*的连续剧。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小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对学生的真爱。特别是对后进生,他也始终如此。在他的手记二中描述的是他自己与一个后进生的故事。在文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离开了后进生学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在书中他就写了自己与万同的故事。

其实,在每个教师自己的教育过程中都会有像万同这样的学生出现。面对这样的学生,可能更多的老师是埋怨自己,怎么运气这么不好接到这样一个学生、甚至在心里有点排斥这样的问题生。包括我,有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幼儿、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就会他们有一种“头大”的感觉,会把他们和一些乖巧的孩子作比较,然后就是感慨,怎么同样年龄的孩子差距就那么大呢?虽然我们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书中李老师碰到的万同是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反应的真实情况自然也会不同。但是像万同这样初中年龄段的孩子处在叛逆阶段,如果要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则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怀与关心,更适合他的方式方法,还要细心的发现他的微妙变化,用心找出他的优点等等。

但是这一切对于李老师来说好像应对的如此顺利。每次我读到万同闯不同的祸时,都觉得这个学生是没得救了,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应该会束手无策了。但是再读下去,李老师总会有办法能使这样一个怪癖的学生接受他的要求,从而使他一点点的进步。为了这个学生,他可以为了一个不详细的家庭地址去家访,因此找了好几条的路才找到。为了这个学生,他可以努力协调其他任课老师单独给他出卷。为了这个学生,他抓住万同每一次的闪光点,为他争取到“国旗下的演讲者”这样的机会·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了这样一个难得的你好老师。

“当我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这句话也是书上的原文。同时让我领悟到了我们应该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拥抱每一个孩子!


上一篇:预备党员转正表态简短发言(通用30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