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遇到问题之后常会出现的两种心态。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都是自然而发,符合常情,然而往深里去想,你却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集体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观能动*,那集体力量的叠加效果又怎么能体现的出来?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都有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呢?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坚持,还有一份对工作和生活积极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有句话给我的启发最大,就是“把焦点从他人与周遭环境中移转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
是的,相较于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我们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现状,包括思想、能力、习惯等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了脑海里,忽然间记起了前国足主教练老米的那句明言——“态度决定一切!”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600字三篇2
这个假期很是充实,春节的到来,让全家都洋溢在团圆的幸福中,工作中的反思也成为饭桌上的一道佳肴。男朋友的单位这个假期要求所有人看一本书,名叫《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觉得挺有意思,也就一同阅读。
读完这本书耗时两小时不到,可是仔细静下心来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写出一篇属于自已心得的读后感着实还费了不少时间。我肯定这时间花的值得,因为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不需要我们去提练,就写在封面上——提高个人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全书以39个小故事作为切入点引导我们做个有责任感的人,并多次提到“心态”,告诉我们一种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还强调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以前我们开玩笑常会说“请你端正态度”,确实是,有正确的态度才会有正确的服从,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
就我自己而言,自身*格和长期习惯养成了喜欢被动做事的坏毛病。通常一件事儿来了,我的第一反应是等待领导安排,如果不是安排给我,则完全不再去关心了。如果是安排给我了,就被动接受。当然在工作中我也不是一直被动,有些事情当我主动地、积极地去面对时,做完后会发现特别有成就感,而且处理结果都会比那些被动做的事效果要好。相较于被动地接受事物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想当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现状,包括思想、能力、习惯。这之后我相信付出换来的就应该是我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也是人生中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
《qbq》文字不多,道理浅显却寓意深刻,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心态和价值观,读起来容易,但真正要行动起来,需要面对现实的勇气和非凡的毅力。真正树立起个人责任感的意识或许不能够在一朝一夕之间,但就像书中所说,“别问什么时候,都是拖延惹的祸”。就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岗位的事做起。学会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有一天我正在忙工作,突然有个同事拿了本书和我说你看过《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吗?qbq?我当时没有弄明白,“这是一本什么书?”我问。同事说:“这本书很好,有时间看看”。我听到这话越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到了周末我终于抽出时间看了这本神奇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看后我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们集团田总前一段时间提出的企业核心理念“诚信为本,责任至上”吗?
我边看这本书边联想起原来工作中的种种细节及过去经历过的事情,“企业内部办事效率低,员工怕承担责任”等等表现。作者通过39个问题结合实际的案例展开了讲解,文章的主题通过“问题背后的问题”强调了任何人做事都要将责任放在首位,不是规避责任,尤其是对我们服务的企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任何人都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遇到事情相互推卸责任,致使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导致办事效率低,最后相互指责埋怨。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工作中并不少见,而且比比皆是,宁可不干工作也不能承担责任的想法存在于很多人的心里。这种心理影响了工作,促使许多人推诿扯皮,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企业在负责任,其实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为一己之力担心担责任,而弃企业的发展于不顾。
我们的企业要发展,要进步就需要一大批对企业有责任感的人,如书中提到的韩国现代的员工,快餐店的服务员等等,虽然他们只是企业不出名的普通员工,但他们用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展现出了其对企业的责任感。我阅读这本书后深深的感触是我们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问题背后的问题”,这句话也许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做到却不太容易,我们大家要积极主动地敢于提出问题,承担责任,这样我们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企业才会大踏步地发展,企业发展了最终受益的就是企业的员工,我们要把田总提的企业的理念“诚信为本,责任制上”作为精髓,为我们的企业将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愿九三集团走的更远。
“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遇到问题之后常会出现的两种心态。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都是自然而发,符合常情,然而往深里去想,你却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集体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观能动*,那集体力量的叠加效果又怎么能体现的出来?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都有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呢?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坚持,还有一份对工作和生活积极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有句话给我的启发最大,就是“把焦点从他人与周遭环境中移转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
是的,相较于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我们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现状,包括思想、能力、习惯等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了脑海里,忽然间记起了前国足主教练老米的那句明言——“态度决定一切!”
《问题背后的问题》600字读后感3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600字
这个假期很是充实,春节的到来,让全家都洋溢在团圆的幸福中,工作中的反思也成为饭桌上的一道佳肴,《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600字。男朋友的单位这个假期要求所有人看一本书,名叫《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觉得挺有意思,也就一同阅读。
读完这本书耗时两小时不到,可是仔细静下心来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写出一篇属于自已心得的读后感着实还费了不少时间。我肯定这时间花的值得,因为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不需要我们去提练,就写在封面上——提高个人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全书以39个小故事作为切入点引导我们做个有责任感的人,并多次提到“心态”,告诉我们一种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还强调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以前我们开玩笑常会说“请你端正态度”,确实是,有正确的态度才会有正确的服从,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
就我自己而言,自身*格和长期习惯养成了喜欢被动做事的坏毛病。通常一件事儿来了,我的第一反应是等待领导安排,如果不是安排给我,则完全不再去关心了。如果是安排给我了,就被动接受。当然在工作中我也不是一直被动,有些事情当我主动地、积极地去面对时,做完后会发现特别有成就感,而且处理结果都会比那些被动做的事效果要好。相较于被动地接受事物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想当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现状,包括思想、能力、习惯。这之后我相信付出换来的就应该是我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也是人生中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
《qbq》文字不多,道理浅显却寓意深刻,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心态和价值观,读起来容易,但真正要行动起来,需要面对现实的勇气和非凡的毅力。真正树立起个人责任感的意识或许不能够在一朝一夕之间,但就像书中所说,“别问什么时候,都是拖延惹的祸”。就从现在开始,从这一刻开始,从自身做起,从自己岗位的事做起。学会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让问题不再成为问题。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600字
有一天我正在忙工作,突然有个同事拿了本书和我说你看过《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吗?qbq?我当时没有弄明白,“这是一本什么书?”我问。同事说:“这本书很好,有时间看看”。我听到这话越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到了周末我终于抽出时间看了这本神奇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看后我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们集团田总前一段时间提出的企业核心理念“诚信为本,责任至上”吗?
我边看这本书边联想起原来工作中的种种细节及过去经历过的事情,“企业内部办事效率低,员工怕承担责任”等等表现。作者通过39个问题结合实际的案例展开了讲解,文章的主题通过“问题背后的问题”强调了任何人做事都要将责任放在首位,不是规避责任,尤其是对我们服务的企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任何人都要敢于承担责任,不要遇到事情相互推卸责任,致使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导致办事效率低,最后相互指责埋怨。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工作中并不少见,而且比比皆是,宁可不干工作也不能承担责任的想法存在于很多人的心里。这种心理影响了工作,促使许多人推诿扯皮,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企业在负责任,其实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为一己之力担心担责任,而弃企业的发展于不顾。
我们的企业要发展,要进步就需要一大批对企业有责任感的人,如书中提到的韩国现代的员工,快餐店的服务员等等,虽然他们只是企业不出名的普通员工,但他们用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展现出了其对企业的责任感。我阅读这本书后深深的感触是我们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问题背后的问题”,这句话也许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做到却不太容易,我们大家要积极主动地敢于提出问题,承担责任,这样我们的工作效率才会提高,企业才会大踏步地发展,企业发展了最终受益的就是企业的员工,我们要把田总提的企业的理念“诚信为本,责任制上”作为精髓,为我们的企业将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愿九三集团走的更远。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600字
“为什么会这样?”与“我能做什么?”,这是我们遇到问题之后常会出现的两种心态。从表面上看,这两种反应都是自然而发,符合常情,然而往深里去想,你却会发现,这两种想法代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而《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如暮鼓晨钟,用一种清越敦实的声音敲醒了我,让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个人责任意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核心”。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也有“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可是如果试想一下,那些负责拾柴的总是想着拾柴的辛苦,,而看火的又不断的抱怨看火的无聊,这把火还能烧的那么旺吗?是的,集体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人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观能动*,那集体力量的叠加效果又怎么能体现的出来?为什么一个和尚、两个和尚都有水喝,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呢?这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如果个个“和尚”都是有责任心,懂得主动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平时的工作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复着平凡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坚持,还有一份对工作和生活积极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有句话给我的启发最大,就是“把焦点从他人与周遭环境中移转开,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这才是最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做法。”
是的,相较于被动地期望环境向对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还不如主动地改变自己,实际上,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我们学会谦逊地生活和工作,为了工作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现状,包括思想、能力、习惯等等,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付出换来的是个人的进步和境界的提升,这将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在仔细地看完了这本书后,有很多想法在脑袋里转圈,也有一些东西沉淀在了脑海里,忽然间记起了前国足主教练老米的那句明言——“态度决定一切!”
《课堂大问题》读后感600字4
《课堂大问题》读后感一
如果说课堂是一张琴,那么教师就是那唯一的*奏者。节奏掌控得好,曲子才能完美动听,学生才能在倾听中获得知识与成长。这个“节奏”,就是“度”的把握。我们研究课堂存在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原因:度没掌握好--不是用力过猛,就是火候未到。
如:有的课堂开放过度、有的课堂评价滥用失真、有的课堂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有的课堂“满堂问”、有的课堂“表面探究,实为讲解”……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了解高效课堂的真谛,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认真了解课堂问题,高效地解决课堂问题。
读了吕勤、吴荣华主编的《课堂大问题》一书,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收益颇丰。本书作者以很多教师和自己的课堂实例为例,进行现场侦查,到理**作,最后解读拓展,详细地、多角度地分析任课教师是怎样从课堂教学教什么、课堂教学怎么教、课堂教学谁做主、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四个方面,高效驾驭课堂,奏响一曲曲课堂协奏曲的。
在《一“导”激起千层浪》这一章节中,作者列举了八个类型的导入案例,它们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被称之为“事发现场”。然后作者进行了“现场侦查”,这些导入设计有的牵强附会,有的枯燥无味,有的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后作者进行“理**作”,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修正建议,提高了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是多维的、开放的,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作为教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才不致课堂因这些意外而松散、停滞、混乱,反而因意外而精彩。一个“高效”的课堂,一个“精彩”的课堂,更多来自教师“临场智慧”的精彩。这种未曾预约的精彩处理,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淀智慧。(心得体会)在意外事件面前以理智驾驭情感,以机制肯定学生,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进而让智慧随时迸发“火花”,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提高课堂有效*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这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一定能解决好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真正实现有效、高效教学。
《课堂大问题》读后感二
教学从问题开始,教学问题是低效、高效课堂的试金石。
当今的课堂,存在诸多问题。
如:有的课堂开放过度、有的课堂评价滥用失真、有的课堂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有的课堂“满堂问”、有的课堂“表面探究,实为讲解”……
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了解高效课堂的真谛,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认真了解课堂问题,高效地解决课堂问题。
读了弋阳一中吕勤、吴荣华主编的《课堂大问题》一书,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收益颇丰。本书作者以很多教师和自己的事发现场(即课堂实例)为例,进行现场侦查,到理**作,最后解读拓展,详细地、多角度地分析任课教师是怎样从课堂教学教什么、课堂教学怎么教、课堂教学谁做主、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四个方面,高效驾驭课堂,奏响一曲曲课堂协奏曲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相互碰撞、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是多维的、开放的,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作为教师,如何处理这些意外,才不致课堂因这些意外而松散、停滞、混乱,反而因意外而精彩。一个“高效”的课堂,一个“精彩”的课堂,更多来自教师“临场智慧”的精彩。这种未曾预约的精彩处理,需要我们平时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积淀智慧。在意外事件面前以理智驾驭情感,以机制肯定学生,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进而让智慧随时迸发“火花”,让学生充分享受快乐,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我相信:在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在众多名师的榜样示范下,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解决课堂问题的专家;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教学的能手;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两个问题》600字读后感5
《两个问题》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故事由一颗很大的麦子开始,有学问的人都说不出这颗麦子的来历。国王传了一个最老的农夫来见他,那个农夫果然很老,扶着两根拐杖,那个农夫看了也不知道这颗这么大的麦子的来源,他说:也许他的父亲知道。国王又请了那个农夫的父亲,而老农的父亲却只扶了一根拐杖,他种麦子的时候的确比现在的大,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麦子。他和那位老农一样说出了:也许他的父亲知道。国王就请了老农的祖父,他竟然不用拐杖就进了皇宫,他见过这个麦子也曾种过。然后国王问了他两个问题:为什么以前能出产这么大的麦子,而现在不能出产这么大的麦子?为什么你的后代反而没你健康?他答道:因为近来的人不肯自食其力,专靠别人养活。从前,人们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劳动,不贪图别人的钱财。
在这篇童话中,叙述国王与老农、老农的父亲和祖父的问答,从问答中解开这一颗奇特的麦子之谜。国王提出的两个问题说的是“今不如昔”,老人将造成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近来的人不肯自食其力,全靠别人养活。祖父所说的他生活的那个社会“无人想到犯买卖粮食的罪过”“并无钱币”“那时候的田地是自由的”,是一自耕自种、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希望人人自食其力、辛勤劳动的社会理想。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自食其力,不依靠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