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第1篇
2、制定预案,落实责任要事先制定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落实各级各类责任人和应急处置措施。
3、发生暴雨,高度警惕降暴雨时,要时刻观察房屋周围的溪河水位和山体有无异常。特别是晚上,更应十分警觉,随时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
4、及时预警,迅速传递观测到可能引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的降雨量,要立即采取鸣锣、放铳、打电话、广播等预先设定的报警措施,迅速向可能受威胁的居民传递警报信息。
5、山塘水库,加强防范发生大暴雨时,要加强对山塘水库水位、渗漏等情况的观测,如有异常,要迅速转移受威胁群众。
6、遭遇山洪,果断躲避:
(1)、溪河洪水迅速上涨时,不要沿着河谷跑,应向河谷两岸高处跑。
(2)、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泥石流沟跑,应向沟岸两侧山坡跑。
(3)、山体滑坡时,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7、组织转移,有条不紊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的原则进行: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残人员、后其他人员;要事先制定转移路线和地点,落实撤离组织人员和责任。
8、洪水围困,理性求救遭洪水围困,有通讯条件的,可利用通讯工具,寻求救援;无通讯条件的,要想办法向外界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同时要主动采取自救措施。
9、住宅被淹,有效避险低洼处的住宅遭洪水淹没或围困时,通常有效的办法是:一是安排家人向屋顶转移、二是想方设法发出呼救信号,三是利用竹木等漂浮物转移到较安全的地方。
住宅基地,合理选择建房应选择在平整稳定期山坡和高地,要远离河滩及沟谷等低洼地带。
10、修路架桥,科学选线修路、架桥等,要避开山体易滑坡、崩塌区域,特别是不能侵占溪河滩地。
11、行洪河道,严禁弃渣严禁向溪流倾倒垃圾、工程渣土等废物废料,堵塞河道,严禁侵占河流滩地。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桥头村位于三阁司乡西南部,辖6个组,220户,1020人,地域面积2397亩,耕地1113亩,其中水田713亩,旱土400亩。配备警报喇叭1只,铜锣3面,手摇报警器1台,口哨7个,是隆回县110个山洪灾害易发村之一。桥头村滑坡体位于2组新屋里,2003年8月开始出现裂缝,威胁2组共2户1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进一步落实上级有关避灾、减灾的要求,按照县防指的部署,特开展本次演习。
二、演习目的
本次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演习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遇到山洪地质灾害时的自救能力和逃生能力,检验我乡防汛预案和防汛措施的可行性,锻炼我乡防汛抢险队伍和民兵应急能力。
三、演习任务
根据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要求和乡水务站结合该村制订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演习从雨情发布到山洪地质灾害发生至灾害结束,乡属各部门、村、组要协同完成预警、警报、组织群众安全转移、逃生自救、及时救治受伤群众、抢救受伤人员,直到警报解除。安全转移人员10人。
四、演习时间
2010年5月24日上午10时30分开始,上午11时15分结束。
五、演习地点
三阁司乡桥头二组滑坡区。
六、参加演习单位和人员
1、参加演习单位:
防汛办、村党支部、村委会、国土资源所、民政办、林业站、水务站、派出所、供电所、卫生院。
2、单位职责:
⑴国土资源所和水务站负责山洪地质灾害的信息收集和预案的制定。
⑵林业站负责防洪抢险木材准备。
⑶供电所负责抢险用电安全和照明用电器材保障。
⑷派出所负责交通、安全和灾后治安管理。
⑸卫生院负责抢救受伤群众,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搞好灾区卫生消毒工作。
⑹民政办负责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3、参加演习人员:桥头村部分村民
七、指挥机构
乡党委、政府成立防御山洪地质灾害演习指挥部,黄胜军同志任政委,戴恩森同志任指挥长,胡德智、陈书琴、黄晓晖、黄漾波、邹嵩、黄水长、王熙华(常务)、马宗勇、文晴岚、罗红星任副指挥长,文本林、王跃华、邹争龙、许小华、郭永平、郑锦文、彭元勇、刘石华、谭利勇、肖时训、邹立荣、钱战教、马乐成、孙孝校、刘玉央等同志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负责避灾演习调度指挥,指挥部下设5个组1队,各自职责如下:
1、政委、指挥长:负责全乡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全盘工作,检查督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行使指挥调度、发布命令,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乡总动员等指挥权。
2、常务副指挥长:负责桥头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全盘工作和本次演习的指挥调度。
3、副指挥长:负责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和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政委和指挥长发布的防御抢险命令,指挥群众安全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
4、物资保障组:王熙华任组长,王跃华、黄 磊、王祝娥为成员。具体职责:负责所需防汛抢险及观摩现场的物资购买、调度、发放和布置,确保防汛抢险和观摩有序进行。
5、信息调查联络组:黄漾波任组长,罗红星任副组长,龚波、邹争龙为信息员。具体职责是:负责收集和传递县防指、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负责场地布置;掌握本乡区域内各村组巡察信号员反馈的山体开裂、滑坡、溃坝、决堤等迹象和暴雨洪水预警预报及险情灾情动态,为指挥长指挥提供依据;联系乡村组巡察信号员迅速将信息、命令、警报信号传递到转移安置组各指导员和组长;安装并调试好高音喇叭及警报装置。
6、转移安置组
黄晓晖任组长,罗建刚、马勇、丁念和、袁新善、陈四清、肖增银、陆升见、陆正明、黄大勇、刘善、谭利勇、幸召明、王建华、范丁红、蒲红军为成员。胡中孝为巡察信号员,张祈负责鸣锣,陆生扬负责手摇报警器,钱战教负责音响设备。
转移安置组主要职责是:按照演习指挥部的命令、预警及警报,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转移路线有序转移并安置。转移时,按先人员后财产,先转移老、
弱、病、残、少儿、妇女,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同时确保转移后群众财产的安全。联系村组转移安置责任人员。
7、医疗救护组:邹嵩任组长,孙孝校任副组长。卫生院医生6人为成员。主要职责是:负责抢救受伤群众,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好受灾区域卫生消毒工作。
8、秩序维护和转移保障组:黄水长任组长,许小华、焦青松、陈惟华、王丽芳、刘玉央等人为成员。主要职责:负责安全转移过程中交通秩序、通讯设施、照明和电力设施的临时处置,在各转移路线实行道路清障,维护社会治安,确保演习有序进行。
9、村级民兵应急抢险分队:桥头村成立民兵应急分队,宣传、动员、群众按要求转移;帮助老弱病残人员安全转移,抢救受伤人员。
队长:蒋业社
队员:全体民兵应急分队人员(名单略)
八、转移线路及责任人员安排(详见细则)
九、演习纪律
1、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坚守岗位,任何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岗。
3、各部门必须各司其职,加强配合。
十、演习程序
1、预警。5月24日上午10时40分指挥长发布“各位乡亲,现在正在下暴雨,请全体人员提高警惕,做好安全转移的准备”的指令三遍,拉响警报器,三次均匀间断5秒鸣警,各组以“咣咣”鸣锣为预警信号,参加演习的工作人员和群众到岗到位。
2、警报。上午10时45分指挥长发布“各位乡亲,现在正在下暴雨,可能发生山洪地质灾害,请全体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指令三遍,拉响警报器,连续不断时间1分钟鸣警,各组以长鸣口哨为“咣咣咣”鸣锣为转移信号。
3、警报声、哨声发出后立即组织全体人员10分钟内有序快速转移至指挥地点。转移原则:先老弱病残,后一般人员;先危险区后警戒区。
4、各转移安置小组指导员和组长逐户核查转移人员是否全部转移至安全区。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第3篇
一、矿区概况
我矿位于大同市云冈沟十里河畔,云冈矿区四台沟井田(十里河北)西南部,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焦山寺东。行政区划隶属于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所辖。本井田地处黄土高原,属黄土丘陵缓坡地带,全矿区为黄土所覆盖,在局部陡峭边坡,偶有零星的黄土崩落,其余地区崩塌、滑坡不发育;其地貌形态为中高山缓坡状景观。总观全区,地势较为平坦,黄土广盖,黄土冲沟发育,呈“V”形,切割深度5--10m,地形北高南低,井田最高点在西北山梁顶部,标高1295.8m,最低点位于十里河床,标高为1200m,最大相对高差95.8m。井田内沟谷泥石流形成条件不充分,所在区域属泥石流低易发区。
随着煤层的持续开采,地裂缝、沟谷边坡的崩塌和滑坡将会有所增加,煤矸石若随处堆放也会增加泥石流的物源。为此应加强对采空区地面变形的监测,对因煤层开采引起的地面裂缝、塌陷要及时填埋,对需排出的煤矸石堆放要合理规划、治理,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损失。雨季时节,存在山体滑坡的可能,对工业场地建筑、井下以及职工的安全造成威胁。
二、组织机构
为有效防止山体滑坡对矿井及矿区人员造成安全事故,加强山体滑坡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山体滑坡事故应急救援 领导小组:
组 长:何志强
常务副组长:邢军
成 员: 李万成 王东升 赵彦著 张武杰
刘建强
柴英彪 孙卫平 康 信 高德明 李万宝
赵福斌 许世忠 郭忠荣 史 秀 焦 舜
赵 磊 郭培建 崔 富 曹俊杰
三、组织分工及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及副组长负责人员及物资等的组织工作,决策预案的启动。
2、副组长根据具体情况负责技术方案及措施等的技术准备,协助组长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及各种安全措施。
3、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和人员的具体组织工作,协助组长及副组长具体完成各项工作的落实。
4、领导小组负责抢险方案制定、审批及组织协调工作。
5、安监科负责制定防山体滑坡抢险措施及组织抢险队伍。
6、综合办公室、供应科、救护队负责山体滑坡应急救援所需材料的运输及保管工作。
7、生产技术科、安监科及时完成山体滑坡及泥石流事故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四、汇报程序及通知程序 发生山体滑坡重大事故,由临场人员及时汇报到调度指挥中心,由调度指挥中心通知到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及成员,由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预案,通知顺序按《应急预案人员名单》进行通知。
五、防山体滑坡措施
1、为防止汛期山体出现滑坡事故,防汛领导小组每天对矿区山体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2、全力保证井上井下、矿区内外通讯畅通。
3、在山体滑坡事故发生期间和终止后,要及时分析和预测事故发展可能带来的后果,预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范。
4、及时充填山体裂隙,疏通排水沟,构筑防洪堤坝,严防山洪冲击地面矿区和通过山体裂隙进入井下。
5、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遇暴风大雨天气,及时疏散受山洪威胁区人员,撤出井下人员,确保井上、下人员安全。
6、建立山体动态监测站,重点部位实施重点监控,及时掌握山体动态,确保及时预警。
7、提高全矿干部职工对山体滑坡事故的认识,掌握山体滑坡的成因、特性及预防等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成功率。
六、应急救援措施
1、如果出现山体滑坡灾害,应迅速撤离受灾害威胁的人员,并及时向上级公司防汛指挥中心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汇报。
2、如果滑坡造成房屋被毁,人员被围情况时,必须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同时与医疗机构联系,确保伤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治。
3、立即组织人员对疏通被堵路道,恢复被损线路,保证抢救人员及物资的输送。
4、安排专人随时对井下进行观察,如发现变动、错位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撤出井下作业人员。
5、及时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第4篇
一、基本情况
南苑社区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中心地带。北起北关东街,南至市自来水公司,东以漆水河为界,西至印台乡杨贬村,隶属于印台区城关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有西山、南街、南关三个居委会,有驻区单位23个,住宅小区22座,辖区内共有常住户2496户,人口8088人,面积1平方公里。
二、危险区分布情况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结合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本社区危险地段李家沟、南关居委、罗家沟、南沟、杨沟险等55处,涉及2个组。
三、防御组织机构及职责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组长:周斐
副组长:段萍萍、温学样
成员: 任惠云、侯海燕、王丽丽、蔡建梅、赵苗
分工负责:监测员1人,负责观测雨量、水位及观测设施管护.预警员1人,负责发布预警信息及预警设施管护;应急抢险队10人,负责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
四、预警及响应
当接到上级预警信息时,按要求执行。预警遵循已设定预警指标,预警员根据指令及时发布相应等级的预警信号。报警工具为铜锣和吹哨子等报警器材,警报信号设置为:连续敲击铜锣、停一分钟,再连续敲击铜锣、停一分钟┄┄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社区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转移安置联络人通知转移安置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持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转移安置联络人组织进行安全转移工作,危险区人员必须立即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Ⅲ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Ⅲ级标准时,社区干部、预警员、抢险突击队到岗到位,加强对危险部位的监测和巡查。
Ⅱ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Ⅱ级标准时,做好转移准备,密切监视,随时报告,抗洪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抢险。
I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I级标准时或出现山体滑坡征兆时,社区主任下达立即转移命令,组织群众向安全区转移,对重点部位设置警戒区,严禁群众进入危险区域,并将险情及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做好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五、防御物资储备
为防止南苑社区南关和西山小组汛期可能出现的灾害,我社区准备了以下防汛物资:铁铲、镐头、扒子等工具; 信息传输:根据紧急电话、手机短信、敲脸盆等。存放地点社区,保管人段萍萍,联系电话:13992932523 附:表
1、
2、
3表1:南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及分工
表2:南苑社区抢险队人员表
表3:地质监测人员表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南苑社区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中心地带。北起北关东街,南至市自来水公司,东以漆水河为界,西至印台乡杨贬村,隶属于印台区城关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有西山、南街、南关三个居委会,有驻区单位23个,住宅小区22座,辖区内共有常住户2496户,人口8088人,面积1平方公里。
二、危险区分布情况
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的程度和范围,结合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本社区危险地段李家沟、南关居委、罗家沟、南沟、杨沟险等55处,涉及2个组。
三、防御组织机构及职责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
组长:周斐
副组长:段萍萍、温学样
成员: 任惠云、侯海燕、王丽丽、蔡建梅、赵苗
分工负责:监测员1人,负责观测雨量、水位及观测设施管护.预警员1人,负责发布预警信息及预警设施管护;应急抢险队10人,负责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
四、预警及响应
当接到上级预警信息时,按要求执行。预警遵循已设定预警指标,预警员根据指令及时发布相应等级的预警信号。报警工具为铜锣和吹哨子等报警器材,警报信号设置为:连续敲击铜锣、停一分钟,再连续敲击铜锣、停一分钟┄┄表示险情可能出现,全社区动员,提高警惕,指挥人员到位,做好一切准备,转移安置联络人通知转移安置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持续鸣声,表示险情出现,转移安置联络人组织进行安全转移工作,危险区人员必须立即按预定路线有次序地转移到安全地带。
Ⅲ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Ⅲ级标准时,社区干部、预警员、抢险突击队到岗到位,加强对危险部位的监测和巡查。
Ⅱ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Ⅱ级标准时,做好转移准备,密切监视,随时报告,抗洪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抢险。
I级响应:观测降雨量达到I级标准时或出现山体滑坡征兆时,社区主任下达立即转移命令,组织群众向安全区转移,对重点部位设置警戒区,严禁群众进入危险区域,并将险情及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做好转移群众的安置工作。
五、防御物资储备
为防止南苑社区南关和西山小组汛期可能出现的灾害,我社区准备了以下防汛物资:铁铲、镐头、扒子等工具; 信息传输:根据紧急电话、手机短信、敲脸盆等。存放地点社区,保管人段萍萍,联系电话:13992932523 附:表
1、
2、
3表1:南苑社区山洪灾害防御机构人员名单、联系方式及分工
表2:南苑社区抢险队人员表
表3:地质监测人员表
山洪一样的掌声范文第6篇
一、***村基本情况
该村距镇政府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水田90亩4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重点监护对象(2名五保户)。
二、工作机构和职责
1、工作机构:
在镇人民政府山洪灾害抢险指挥部的领导下,本村成立了应急工作组。
组长:
成员:
2、应急工作组及成员职责
应急工作组的职责是:向村民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基本落实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各项措施;做好突发性山洪灾害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村山洪灾害群测群防和突发性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山洪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每天执行“零报告制度”。
民兵连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组织山洪灾害临灾抢险、排险。
村民小组长:负责组织本村民小组范围内山洪灾害点监测和其它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响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山洪灾害灾情。
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在应急工作组组长指挥下开展工作,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和汛期值班等工作。
三、救灾抢险
1、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本村遇大雨以上强降雨和接上级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山洪灾害点的监测,加强山洪灾害易发地段的巡查,特别是加强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房前屋后大于25以上的土质斜坡、沟口及沟边低洼地带的巡查。发现险情征兆,由村民小组长立即鸣锣报警,并组织受影响群众迅速撤离,同时向乡人民政府报告有关情况。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调查选点,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安全。
2、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正常情况下每十天监测、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灾害点有异常变化和暴雨天气前后,应加强监测、巡查,每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村民提高警惕,加强观察,发现险情立即报告。
3、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村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后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四、保障措施
1、宣传到位。向村民宣传山洪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教育村民充分认识防御山洪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不断提高村民自我防范意见。
2、措施到位。山洪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山洪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勘测到位,并向村民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