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不变的法则(精选三篇)
创新是不变的法则 篇1
曹萱:我认为,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舞台上的权重增大, 更多的目光被吸引过来。优势引导需求, 中国企业亟需走出去, 让世界了解我们, 让我们了解世界。
企业国际化是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年来,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并购, 并日益成为其中活跃的主角。近年来国内企业频繁收购国际品牌, 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如吉利收购沃尔沃, 平安保险收购比利时富通等。
公共关系在企业国际化道路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公共关系帮助企业创造及维持一个友善的海外经营环境, 从而得以顺利地经营发展。企业走向海外成功与否, 公关起着关键作用。
《国际公关》:国外公关与国内公关的差异有哪些?
曹萱:首先, 政府关系是海外公关的关键因素, 西方国家与国内不同, 西方的政治环境是一个以选民为中心, 民权制度为基础的政治或舆论环境。所以, 在进行对外宣传的时候, 不仅考虑到国外整个政治大背景, 还要考虑到当地政府比如州政府的利益诉求, 企业对当地州公民的贡献, 帮助提升州政府的政绩表现, 利于议员选举等政治因素。我们要平衡各不同相关群体、组织可能对品牌产生的影响, 比如在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
其次, 媒体关系是公关的重要部分, 国外的媒体环境与国内差异很大。外国媒体对报道的新闻性要求非常高, 需要与记者沟通报道角度。在报道会议类新闻时很注重“讲故事”, 不会只报道会议本身, 比较通用的公关技巧是当你提供给记者信息时, 不要把所有会引起他们兴趣的信息都一下子给他, 让记者自己慢慢地挖掘出来。在这种方式下, 记者觉得故事是“他的”, 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西方的媒体报道比中国更主观, 记者经常使用第一人称来描述或广播他们自己的发现或观点, 正负面报道都有。此外, 他们还更注重独家报道的机会。
最后, 国外的文化民俗也和国内非常不一样, 我们要入乡随俗, 用能够被当地市场和文化所接受认可的语言和内容进行沟通。我们进入当地需要融入当地文化中, 符合当地居民的民俗风情, 保持和谐关系, 有助于对外传播。
不论是面对消费者、媒体, 还是政府、非政府组织时, 我们传播信息方式虽然不同, 但是传播的口径需保持一致, 对外建立统一的企业形象。
《国际公关》:应当如何制定中国企业海外公关的传播策略?能否为我们举一些成功的案例?
曹萱:我认为, 这要从政府、公司、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传播。
从政府层面来说, 走出去的企业一定要想办法维护与当地政府和相关利益团体的和谐关系, 不仅是与上层的领导维护好关系, 而且要考虑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 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关系, 跟当地的利益相关方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 这是一个基础。与所在行业或协会保持良好关系, 争取行业荣誉, 进入行业TOP榜, 参加行业论坛、活动交流展示, 帮助提升品牌形象。
从公司层面来说, 要与当地主流媒体建立关系。好多企业走出去很容易在华人圈里面打转, 但实际上为了真正在海外扎根, 一定要扩大品牌宣传的力度, 一定要走进主流媒体。开展海外CSR项目, 注重环保、慈善等, 与当地NGO建立关系, 为政府和公民利益着想, 为当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现企业社会责任, 树立当地良好企业形象。海外员工关系维护也很重要, 公司并购, 结构发生改变, 也要注意维护当地员工的利益, 保持公司内部的稳定。
新问题随时可能发生, 需要建立一套有效危机公关的机制。企业在海外人生地不熟, 可能会碰到一些意外人为的或者自然的危机, 所以一定要有一套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 保障公司声誉品牌不受损害。
从个人层面来说, 企业CEO的声誉管理也至关重要。比如主流媒体访谈CEO, 传播企业理念文化, 争取个人荣誉、人物奖项, 为企业树立正面形象等。
上个月, 我们刚刚帮国内一家新能源领域的代表企业安排了一次海外传播。美国之行中, 我们安排客户接受CHINA DAILY美国版、彭博社Bloomberg News、福布斯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Xportreporter美国五家主流媒体采访, 前期与媒体进行了深度的沟通, 根据媒体属性, 选取不同的新闻点与报道角度。我们了解到客户计划在美国寻求合作, 便结合中美整个大政治背景, 与CHINA DAILY美国版沟通策划了企业赴美shopping的新闻点, 对企业CEO做了专访, 为企业做了一次非常好的形象宣传。
《国际公关》:国外高端接待的关键是什么?
曹萱:“随机应变”是我始终坚持的做事风格。客户是第一位的, 你永远不知道客户下一秒会有什么需求, 所以在服务客户的时候, 要始终保持一种“有事马上办”的决心和毅力。
当然, 前期需要国外的资源储备、完善的软硬件资源和供应链资源, 为客户提供贴身管家级服务, 包括五星级酒店、私人飞机、特色餐饮、高级商务车的安排等。这次美国之行中, 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商务专机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飞行, 安排绿色通道, 方便客户节省时间和随时改变行程路线。
其次需要具备丰富的高端接待经验, 尊重客户的个性, 了解他们的需求, 提供细致的服务。我们对所有接待的高端客户都有一个档案, 比如他爱吃什么菜、喜欢什么东西等, 细节非常重要, 这是最基本的;另外自身的阅历、修养、谈吐是赢得高端客户认可的一个重要条件。
此外, 应急预案的准备也很重要。在高端接待活动中, 经常会出现紧急情况, 所以一定要准备周全, 随时提供应急预案, 这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
《国际公关》:作为恒瑞行传播创始人, 您带领恒瑞行历经十余年跨越式发展。您认为恒瑞行在为企业提供服务上有什么优势和特色?
曹萱:“服务整合、广泛布局、高端接待”是恒瑞行的主要优势。我们集公关传播、广告设计、数字营销、高端接待为一体, 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整合营销服务。恒瑞行在全国设有13个分支机构, 完备的网络布局为客户提供超值的增值服务。在业内评选中屡获殊荣, 曾获“奥运展示运营服务金牌团队”、“中国公关行业杰出贡献奖”等。
恒瑞行的特色是高端定制服务, 我们不能说“恒瑞行”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我们的客户帮我们做过调查。花旗银行挑选谁去接待他们CEO的时候做了一个竞标, 他们从30家挑10家, 10家进5家然后5家进3家, 最后选择的是我们, 恒瑞行在高端接待领域非常具有竞争力。我们有一个贵宾车队, 长期为20位全球排名的CEO服务。所以在“高端”接待这一领域, 我们还是比较独特的。
论亘古不变的职场法则 篇2
在职场打拼,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亘古不变的。想在职场中求得发展,你知道亘古不变的职场法则吗?对于这些职场规则,你了解多少?
1.学会本行业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并有所发展。
每个人在年轻时都可能有过彻夜不眠、刻苦攻读,这在20岁甚或30岁都没有问题,但到了35岁,就不应该再为学习基本技能而大伤脑筋了。35岁之前是一个人从事原始积累的阶段,35岁之后就应该勃发了。
2.明白自己的短处。
承认有些事情你的确做不好,或者不愿做。如果你讨厌数字而喜欢创作,那就不要因为待遇高或顺从别人的期望而强迫自己做数字工作。在35岁之前,一定要投入你所喜爱、所擅长的那种工作。否则,真正的成功可能因为活力的消退而丧失。
3.知道自己的长处。
你应该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并且清楚你所喜欢做而又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不管你目前担任什么样的角色,知道自己的长处对成功都很重要。
4.养成个人风格。
20岁、30岁时你可以不断尝试、不断改变,但是到了35岁,你便要明确地建立个人风格。一位男士或女士在事业中途改变自己的形象,就会让人觉得很不可靠。你喜欢穿西装吗?好!就把西装当作你的商标吧!办公桌上摆些鲜花会令你工作更有效率吗?那就每天都摆些鲜花吧!
5.储备辞职另谋生路的钱。
在这个多变的职业世界里,你也许不会永远在一个地方工作,或者永远在一个位置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当你感到无法施展时,你很可能会想到辞职,或者开辟第二职业,如果你事先储蓄了足够的钱,你便有了一个安全的后盾。
6.建立人际关系网。
这个人际关系网包括你的朋友、亲人,最低限度包括所有可以互相帮助的人。这些人有的是你的同事,有的受过你的恩惠,有的你倾听过他们的问题,有的你和他有着相同的爱好。人际关系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它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培养。一个人在事业上、生活上的成功其实如同一个政党的成功,你要有许多人散布在适当的地方,你可以依赖他们,他们也可以依赖你。
八、学会授权他人。
许多人不肯或不能这样做,因此始终被钉在从属的职位上。授权他人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事无巨细,不能将工作授权别人的人,注定会遇到极大的障碍。你最好已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换言之,你懂得挑选合适的人并信任他们。
十、学会在什么时候三缄其口。
因说话不小心而自毁前程的人,比因为任何其他原因丧失成功的人都多。要学会保持沉默而且看起来机智,别人自然以为你知道的比实际还多。别讲别人的闲话,别谈论你自己的大计,守口如瓶所赢得的声誉,远比讲人闲话所带来的东西更加珍贵。你在事业上越成功,这一点就越重要。
九、对人要忠诚。
如果你到了35岁仍未能建立起坚如磐石的忠诚信誉,这一缺点将会困扰你一生。不忠诚的恶名必然会使你在事业上到处不受欢迎。你不能靠暗箭伤人爬到事业的顶峰,而要靠在早期树立起来的真诚刚直和不可动摇的声誉。35岁以前,忠诚只是投资;35岁以后,你会作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收到忠诚的回报。
想要赢得职场发展,是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学习,它不是一时、一地抑或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对我们恒心与毅力的最大考验。找时间充实自己,认准一个确定的方向去努力。慢慢的,你总会发现,你的努力没有白费。
延伸阅读:
职场法则一 你能力再强,都不要忘记感恩
问及最看重人才什么特质时,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这个答案。不是聪明不是能力强,而是知不道知道感恩。关于这个,我不能赞同的更多了。身边就有这么两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A能力很强,执行力也很强。各方面能力都很不错,但是A基本上从来不会感激团队的人对她提供的帮助,因为觉得自己能力强所以她所负责的所有的项目的所有功劳她都认为是自己的。长期以往,愿意帮她的人越来越少,她做得很吃力也不开心就离开了公司。
小B能力一般,不算是特别灵活的姑娘,但是做事很扎实。因为觉得自己是职场小白所以对于所有给她提供帮助的人她都会表示感谢,因为她懂得感恩所以身边的同事都愿意帮她,她接到的项目越来愈多,工作能力也被锻炼的越来越强。在公司三年,在公司里积攒了较好的口碑,所以她被上司第一个推荐去参加海外研修,回国后便升为管理职。
这个社会上没有人有义务要教你什么,你的上司在教你的时候花费了他宝贵的时间。要知道,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你的感恩,对他来讲是一种对自己所付出的精力的一种尊重。你的同事每天也跟你一样忙的焦头烂额,但是他却肯花时间帮你,他慷慨相助同样值得你尊重。所以学会感恩,用心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你会发现,因为感恩你的运气会越来越好。
职场法则二 用行动证明你的责任心
有责任心这个描述经常会出现在简历的自我描述上,但是有责任心并不是语言可以证明的,唯有行动才可以证明你的责任心。
怎么看出一个人是否有责任心呢?
举一个很简单的细节但是估计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从你手上交出去的文件资料你基本能保证它交出去时准确无误。很多人都忽略了这点,但是这个真的很重要!
有一次我准备部门会议的资料,临时有事托一个下属为我准备其中一页资料,结果她为我准备了一张错误百出的资料,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让她帮我准备过会议资料。从她手上交来的资料需要我盖章的时候我都会再三确认之后再盖,所以她的文件盖章会比其他人要等的久些。
你所有的行为构成你这个人立体形象,所以用行动证明你的责任心。
职场法则三 有主见但是不要固执己见
最让你头疼的下属不是懒不是能力差,而是过于固执己见。估计这也是很多外企更愿意招毕业生的原因。
在职场混过几年的人是最容易犯这个毛病,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之后会建立一套自己的认知体系。认为自己的体系是最好的,便无法接纳更好的建议,固执到让人觉得无奈。
一个人的心灵开放程度决定了一个人可以成长的高度。如果你才掌握了一点知识就觉得够了不再学习新的东西,不再以开放的心态吐故纳新的话,估计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职场法则四 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 减少不必要的抱怨
一个人在愤怒的时候智商和情商几乎为零。所以在职场中,提高智商和情商的的办法就是稳定自己的情绪。刚入职的时候,我的上司告诉我:不要用你当天的心情来工作。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
另外,抱怨除了可以破坏工作氛围之外没有任何作用。所以管好自己的情绪,管住自己的嘴巴,减少不必要的抱怨。
职场法则五 不要在公开场合顶撞你的上司
如果跟自己的上司有不同的见解,可以私下讨论。私下的讨论即使会出现争论也不过是两个人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已。而在公开场合公然顶撞自己的上司只会让你和自己的上司变成他人眼里的笑话。哪个上司愿意继续培养让自己成为笑话的下属呢?
毕竟人与人之间,一旦撕破脸皮,就无法画皮修补。所以,收起你的血气方刚,切记不要在公开场合顶撞你的上司。
职场法则六 讲执行的时候别废话
比起表达能力,执行能力高的下属更让上司喜爱。
吩咐一件事情下去的时候,下属的表现通常有两种。
一种下属会想出执行这件事情将会遇到的困难,然后开始滔滔不绝的跟你讲述一遍。因为有困难所以他就有理由执行的很慢。
另外一种下属就是执行力很强的那类人,他们会执行下去,执行的过程出现困难的时候会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他会客观的跟你阐述困难请求协助。
如果你是上司,你也会喜欢执行力强的对吗?所以需要你执行的时候,别废话,Just do it。
职场法则七 不要抓着别人的错误不放
身处职场之中,无法避免办公室政治,很多人甚至以此为乐,有些人一旦抓到别人犯错,便毫不留情的攻击别人,这是极不可取的一种行为。即便是在职场之中也不要忘记与人为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宽于待人严于律己,只有这有才不至于在将来逆境之时被他人落井下石。不要抓着别人的错误不放,你的宽容最终还是会反馈到你自己身上。
资产配置是不变的法则 篇3
一个基金一天战胜指数并不难,难的是每个月,每一年都如此。股神巴菲特也为此感叹,既然难以战胜市场,那么就拥有市场。这个市场就是指数。这说明投资者总是希望自己能抓住黑马,战胜大盘,领先市场。可是,市场总是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作对或开玩笑,让你赢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但不会让你一辈子跑赢。既然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不是股神,也不是幸运儿。那么,分享市场的收益,只能是借助资产配置了。
资产配置就是不把资金全押在一只股票、一个市场,而是以关联度的大小,按比例投入资金,从而达到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目的。因为,任何一次预测都可能是不准的,绝大多数主动型基金难以跑赢指数型基金已证明了这一点。有海外财经人士对此进行了一番研究,提出了一个“黑天鹅”理论:未来的市场充满着极其罕见又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只有发生了才能解释。
历史告诉我们,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市场都是平静无事的。但有时市场会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暴涨或暴跌,接着又迅速退回往常的状况。以1900年至2008年美国道指的每日走势为例,如果去除10个走势最好的交易日,过去109年道指的三分之二的累积涨势将化为乌有;相反,如果去除10个表现最差的交易日。道指的实际涨幅会增至3倍,将达3万多点。如果有人可以准确地预见到这些最好和最坏的日子,就可以大发横财。可悲的事实是不管是专家还是普通投资者都不可能做出准确预测。因为,改变走势的日子,仅占历史的0.03%,也就是说29694天里的10天。
既然市场难以预测,预测又难以准确。因此,投资特别是基金投资,反而变得十分简单和容易了。只要认准市场,进行资金配比,长期持有就行了。不要奢望捕捉黑马,战胜市场了,只要不输市场就行了。所以,笔者推荐的两个基金组合,一年多来未作调整或转换,也是基于这个理由。尽管,有些基金亏损高达50%至70%,但谁也无法预料这些基金所对应的市场。忽然遇上“暴涨10天”。只要全球经济的大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市场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如石油被另一种新能源所替代,跌幅最大的东欧基金仍有重回买入价的机会。